最近,网络上关于“脂包骨”体型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些人认为这种体型摸起来软软的、摇起来像水一样流动,显得颇为独特,但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它可能正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脂包骨”身材定义
“脂包骨”的体型在医学上描述的是骨架细小、肌肉较少,而体脂比例却较高。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王丽敏副主任指出,人们常常误以为这种体型只是缺乏肌肉的普通身材,但实际上,它被看作是一种体质较差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外表看起来消瘦但肌肉松弛的人,很可能就拥有这种体型特征。
形成原因
多数“脂包骨”体型源于不当的瘦身方法。许多人选择节食作为减肥手段,仅通过饥饿达到瘦身目的。例如,有些人一年内通过饥饿减重20斤,但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又反弹至30斤。有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去年通过饥饿三个月减去了40斤,然而体重反弹后竟增加了80斤。这种减肥方式导致肌肉大量流失,脂肪反弹严重。
复胖后果
通过饥饿进行减肥,一旦体重反弹,身体状况反而会更差。体重反弹后,体内脂肪比例显著上升。同时,基础代谢率降低,身体消耗能量的速度减慢。就像那个女孩,她尝试通过节食减肥,但体重却始终无法下降,陷入了“越减越肥”的恶性循环,这对健康极为有害。
健康隐患
这种“脂包骨”体型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过度减肥的人容易患上甲状腺功能低下、电解质失衡等问题,女性甚至可能出现闭经。即便体重不超标,若新陈代谢缓慢,血脂、血糖、肝肾等功能指标未来也可能出现异常。在门诊中,那些看似“小胖墩”的患者已出现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成人慢性病的迹象,其危害不容小觑。
青少年问题
青少年时期出现的“脂包骨”现象让人忧虑。在暑假期间的门诊中,每周都能见到不少“小胖墩”。其中一位14岁的女孩被诊断出患有黑棘皮症,这预示着她可能面临糖尿病的风险。而且,过度肥胖还会对孩子的骨骼发育造成影响,可能导致他们长不高。
应对建议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家庭需警惕“肥胖即健康”的错误观念,学校应增加体育课程时间,医疗机构则需开设针对青少年肥胖的专科门诊。在暑假期间,减肥成为热点,然而减肥活动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防不科学的减重方法对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