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万人的乙肝治愈心愿有望实现?珠峰项目成果惊人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我国现有约75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约33万,其中92%的病例与乙肝病毒相关。长久以来,乙肝患者们都渴望知道:“乙肝能否得到根治?病毒传播能否得到有效遏制?”

近期,在参加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总结会议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该工程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展开,涉及400家医院,并有超过3000名医务人员参与其中。项目累计筛选出患者共计43,349例,其中接受治疗的达33,466例。截至2025年5月底,已有10,240例患者实现了临床治愈。

专家强调,必须对“珠峰”项目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与传播,以此促进我国肝炎防治工作的整体提升,助力我国为全球肝炎危害的消除贡献力量。

图片

治愈之路:珠峰项目七年努力帮助上万例患者

2018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推出了“珠峰”项目,旨在寻找乙肝临床治愈的新方法。在此次会议上,基金会理事长王宇明确指出,实现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是目前治疗所能追求的最高理想。

历经七载辛勤耕耘,“珠峰”项目硕果累累。杨希忠教授,作为“珠峰”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在其工作总结中透露,该项目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家医院展开,吸引了超过3000名医务人员加入。项目累计筛选患者达43,349例,其中33,466例已接受治疗。截止至2025年5月底,临床治愈患者数量已高达10,240例。经过超过36周的治疗,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在48周时清除率上升至33.8%,这一成果明显超过了最初的预期目标。

面向未来,杨希忠教授透露,项目所得成果将被整合进慢性病管理框架,实施长期跟踪观察,为我国肝炎防治工作提供持续动力。

图片

全国建立起1000余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

“珠峰”项目的宝贵成果亟待汇总与传播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以此促进我国肝炎防治水平的整体提升,助力消除肝炎带来的威胁,展现我国在肝炎防治领域的贡献。王福生院士强调,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儿童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他也坦诚表示,乙肝防治工作仍存在诸多挑战,需要我们持续加大研究和资源投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徐小元教授对珠峰项目给予了高度赞誉,称其利用超过三万份真实世界数据,为治愈提供了充分的样本证据。他强调,该项目不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对众多临床医生进行了培训,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超过一千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成功颠覆了“乙肝不可治愈”的旧观念,为患者提供了明确且可靠的就医途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高志良教授在会议上兴奋地透露,"珠峰"项目的实施,向全球传递了中国的声音——乙肝是可以被治愈的,并且临床治愈率已经有了显著提高;此外,它还解决了慢性乙肝临床治愈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进步,科研成果也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展出。

高志良教授强调,“珠峰”项目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家医院中得以推广,临床医生接受了超过7万次的培训,科普宣教覆盖了大约1000万人次,从而促进了各地医疗水平的均衡发展。该项目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截至目前,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已成功设立1051家专门治疗乙肝的门诊。这些门诊的建立对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以及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危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厦门特宝生物的董事长孙黎在表达对项目的支持时,满怀深情地说:“经过七年的‘珠峰路’历程,我们见证了当学术界的智慧、公益的责任、企业的关爱以及社会的力量汇聚成合力时,即便是巍峨的山峰也能被征服。”他还郑重承诺,将始终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致力于消除病毒性肝炎所带来的危害。

图片

所有乙肝患者都在临床治愈的路上

在学术报告环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江家骥教授在其报告中,阐述了“分阶段管理”这一科学策略:对于基线乙肝表面抗原水平较低的优势人群,可以直接追求临床上的治愈效果;而对于非优势人群,则可以通过治疗手段,例如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逐步减少表面抗原水平,并最终实现治愈的目标。研究结果显示,当患者体内表面抗原水平降至500 IU/ml以下时,若重新开始治疗,大约有40%的患者在24周内能够成功清除抗原。

在“挑战与突破”主题的圆桌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顶级学者们达成了普遍的见解:“所有患有乙肝的病患均处于临床治愈的征程之中。” 针对那些尚未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我们应当进行全面评估,并为他们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在合适的时机恢复治疗进程。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的研究应当致力于推广“珠峰”模式,攻克那些难以治愈以及治疗条件不佳人群的治愈难题,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以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