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化名),年逾古稀,饱受三叉神经痛的折磨。即便服用大量止痛药物,疼痛依旧难以缓解。这种疼痛遍布半边脸庞,从额头延伸至面颊,再到下巴,甚至涉及上下牙床和舌头(即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区域)。每当疼痛发作,犹如电击般瞬间横扫整个面部。无论是轻微的触碰、说话、进食,还是一阵凉风拂过,都可能引发剧烈的疼痛。更为令人痛心的是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他不止一次遭遇了两次危险的脑部出血手术,而且还要承受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传统的开颅手术风险极高,而大剂量药物带来的眩晕以及肝肾损伤等副作用也相当严重,这让李大爷的寻医问药之路变得异常艰难。
面对这一复杂的病症,疼痛科周华成主任断言,对于李大爷来说,“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是当前最为安全且效果显著的疗法。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周主任在局部麻醉的状态下,为李大爷实施了PBC微创手术。手术过后,李大爷的疼痛即刻缓解,他终于能够安心进餐、愉快地交谈,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离开医院时,他紧紧地握住医护人员的双手,眼中充满激动:“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针孔,竟然消除了我如此沉重的病痛,我对你们真是感激不尽!”
为何局麻PBC成为高危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首选手术?
手术过程仅涉及一根细针的穿刺,且在局部麻醉和适当镇静的辅助下进行,成功避免了全身麻醉及手术中可能引发的三叉神经心脏反射,这对患者本就脆弱的心肺功能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这一方法显著减少了手术期间的风险。
借助高端影像技术的辅助,医生巧妙地将细长的穿刺针精确地插入至颅底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区域,随后置入微型球囊实施短暂的压迫操作(大约持续2分钟),以此阻断痛觉的传递。整个过程中,未进行开颅、切割或缝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脑组织,特别适合那些曾有过开颅手术经历的患者,如李大爷。
手术过程一般只需耗时约三十分钟,术后患者当天就能开始下地行走,恢复正常生活,彻底实现了“小手术解除大痛苦”的目标。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疼痛科全面实施微创神经介入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涵盖了高选择性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技术、脉冲射频神经调节技术以及局麻下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技术等国内领先技术。该科室针对不同部位、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病程的患者,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力求在最小化副作用的同时,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信息来源:哈医大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