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高龄老人,长期遭受食管癌的折磨,手术与否的抉择曾让家人忧心重重。但一次超微创手术,为他带来了新的希望。那么,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
病情初现
刘爹爹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吃饭时,忽然感到喉咙里似乎有东西堵着,于是他去了医院做检查,结果被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经过三个疗程的化疗和免疫治疗,肿瘤的大小有所减小,治疗工作暂时停了下来。但是,病情的起伏不定,总是让人难以预料,防不胜防。
病情恶化
2025年3月,刘爹爹的病情急转直下,他的个头只有1米68,体重却迅速从130斤减至104斤,连喝水都变得极其困难。尽管医生多次建议进行手术,但家人因担忧开胸手术的创伤过大,以及可能对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始终犹豫不决。随着病情的恶化,刘爹爹开始频繁吐血,这让全家人都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另寻希望
经过四处打听,刘爹爹一家来到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外科,找到了胡卫东教授。胡教授为他们做了全面检查,并最终得出结论,尽管手术难度较高,但微创手术仍然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此外,他还提到,科室最近引进了新型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应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这让刘爹爹重新燃起了希望。
先进系统
该设备具备四向灵活变曲功能,3D胸腔腹腔镜设计巧妙;摄像头可旋转至270度,视野全面无死角;高清3D图像清晰呈现,内部结构立体直观;设备无需安装、拆卸或调整焦距,操作便捷,节省了大量时间。正因如此,它能够实施超微创手术,且无需进行胸部或腹部切口。
成功手术
手术计划既定,各相关方达成一致,手术随即启动。胡教授亲自主刀,其他医生提供辅助,麻醉科医护人员和护士团队紧密协作。手术进行中,于胸腹部进行了“钥匙孔”式微创切口,手术最终成功完成,出血量保持在30毫升以内。
术后改善
术后刘爹爹的身体状况相当良好,翌日便开始自行活动。得益于超微创技术的运用,他的恢复速度显著提升,预计住院时长将缩短5至7天。这次手术在微创食管外科领域迈出了新的步伐,未来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胡卫东教授提醒大家,食管癌的初期表现常被忽视。比如,进食时会有食物滞留在喉咙的感觉。遇到类似状况,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若你发现身边有人出现此类症状,不妨建议他们尽早做体检。赶快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亲朋好友,并点赞支持,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