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保健品频发!伪科学外衣下的骗术陷阱有多深?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老年人们对养生追求日益增长,但一些不良商家却趁机行骗,不仅让他们的财物遭受损失,还可能危及他们的健康,这种情况实在令人痛心。接下来,我会向大家揭露一些常见的和陷阱,以便大家能够识别并避免。

_虚假保健品广告案例_保健品虚假宣传的定义

伪造权威包装

_保健品虚假宣传的定义_虚假保健品广告案例

某些人频繁假冒“名医”或“教授”的称号,有时甚至以官方机构的名义,在高档场所举办讲座。比如,他们会在一家豪华酒店大肆布置,营造出专业和权威的假象,使老年人误以为这样的机会非常珍贵。除此之外,他们还频繁使用“量子能量”、“宫廷秘方”等词汇,将普通的保健品伪装成神奇的药品。然而,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保健食品只是众多特殊食品中的一种,它并不能替代药品来治疗疾病。

_保健品虚假宣传的定义_虚假保健品广告案例

免费诱饵恐吓

赠送免费物品、推出旅游活动、组织健康检查,这些方式常被用作吸引老年人的手段。某地存在不法分子,他们穿梭于街头巷尾,四处派发传单,诱导老年人参与所谓的免费健康检查。老人一旦被吸引,旅行途中或是讲座会上,他们便编造或放大检查结果,宣称老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声称只有购买他们高价推销的“解决方案”才能解决问题,借此让老人心生恐慌,进而促使他们掏钱购买。

情感操控销售

我们通过向老人赠送鸡蛋、挂面等小礼物,努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然后,我们日常与老人交谈、协助他们处理家务,以期增进所谓的感情。然而,他们可能因为诸如“业绩未达标面临失业”等理由,遭受情感上的勒索。一些骗子频繁到访老人家中,时间一长,老人便将他们当作亲人。面对那些人的哀求,他们常常会心慈手软,于是买下价格不菲的保健品,结果不知不觉地掉进了骗子精心布置的圈套。

饥饿营销诱导

国家给予的补贴名额所剩不多,只有三个名额。同时,“今天不买,明天就涨价”这样的宣传语在各个推销场合频繁出现。骗子们通过制造紧张气氛,让人感觉如果不立即购买就会失去良机,这样在老人慌乱之际,他们便剥夺了老人的理性判断,促使他们盲目购物。在山东地区,有一位长者,他因受到这种推销手段的诱导,一次性购买了众多昂贵的保健品,直到事情发生后,他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中了圈套,遭受了。

图片

官方查询方法

我国正规保健食品包装上会有“蓝帽子”标识,标识下方明确标明注册号或备案号,这就像是产品的“身份证”。消费者若想查询相关信息,只需访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官方网站,点击“服务”选项,进入“特殊食品信息查询”页面,接着输入产品的注册号或备案号即可。在查询时,必须仔细检查产品的名字、批准的功能以及生产厂商等相关细节,确保它们与实际产品一致,从而确保购买到真正符合规定的保健食品。

老年消费提醒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提醒我们,老年朋友们在遇到所谓的“免费”健康活动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于那些声称能“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产品,我们要坚决抵制,不能轻信。实际上,保健食品并不能替代药品的功效。在打算进行大额的健康消费时,必须先与孩子或者可信赖的亲朋好友商量,同时向合法医疗机构的医生或持证营养专家请教,如此一来,才能有效防止自己上当受骗。

图片

各位身边是否留意到年长人士遭遇了保健产品的欺诈行为?不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遭遇,同时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以便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远离此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