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虽看似微不足道,却给许多人带来了困扰。若不尽快解决,这种小问题可能演变成大麻烦。在我国,成年人中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在6%到10%之间,而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一比例更是攀升至15%至25%。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有效改善习惯性便秘的状况。
便秘危害多
老年人容易遭受习惯性便秘的困扰,这种状况的主要表现是排便频率降低,通常一周不超过三次,而且还会感觉排便不顺畅、大便干燥或者无法完全排净。用力过猛地排便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和心脏负担加重,这可能会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是脑出血等严重病症。2019年,就有一位老人因为便秘而用力排便,不幸引发了脑出血。除此之外,便秘问题可能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上的困扰,而且这种状况还可能加剧,进而形成一个不断恶化的循环。
饮食要调理
确保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非常重要,全谷物食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精制米面。例如,菠菜、芹菜等蔬菜中也含有丰富的纤维。研究表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能够使粪便体积增大,并且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每日至少饮用1500至2000毫升水,有助于保持肠道湿润,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饮水量。适量食用益生菌有助于保持肠道内微生物群体的稳定,并且能够有效阻止有害微生物的增长。而那些经过精细加工的食品,通常营养含量不高,添加剂却相对较多,所以最好适量减少这类食品的摄入。
运动促活力
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若能持之以恒,每天进行一些散步或慢跑,对提升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大有裨益。在早晚时分,以肚脐为中心,进行10至15分钟的顺时针腹部按摩,对加快胃肠蠕动十分有效。凯格尔运动对排便有积极作用,通过有节奏的盆底肌收缩锻炼,每天进行3次,每次15至30分钟。
习惯需重建
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十分关键,尤其是在早晨醒来后的半小时内,以及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因为那时结肠活动频繁,有助于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即便没有便意,也能逐渐形成排便的习惯。排便时,建议安排5到10分钟的时间,集中精力完成,避免分心去处理其他事务。同时,必须注意不要刻意压抑排便,以免干扰排便的正常生理反应。长期服用具有刺激性的泻药可能导致肠道功能减弱,因此应尽量减少其使用频率。
避免用泻药
刺激性药物或许会对肠道造成损害,进而引发神经末梢的退化以及肠道蠕动能力的减弱。以一位长期使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为例,其肠道功能遭受了严重的影响。面对便秘的困扰,我们应当优先选择健康且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而非过度依赖泻药。
长期来坚持
肠道能够记住之前的状况,经过4到6周的规律调理,大多数人的排便模式就能恢复如常。为了维护肠道健康,我们理应坚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涉及到合理的饮食规划、定期的身体锻炼,还有良好的排便习惯。
在讨论如何减轻便秘困扰的话题中,您是否持有独到的见解?您可以分享您的经历,同时,恳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协助转发,如此一来,能够让更多人对缓解便秘的有效方法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