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法律知识专栏来了!隐私保护等常见问题咋解?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卫生健康法规对于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和保护患者权益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医护人员或相关从业者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常常导致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的发生。为此,我们将逐一阐述医护人员必须了解的法律知识,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专栏开设背景

图片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的引领下,健康报刊特别开辟了一块名为“医务人员应知应会法律知识”的专版。本专栏旨在强化卫生健康领域的法治知识普及,集中探讨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常碰到的挑战,比如个人隐私保护、患者知情同意等关键问题,特别邀请了法律领域的专家对这些领域的相关法律条文进行整理,总结出核心知识点,以便医务人员能更深入地学习和有效掌握。

典型案例介绍

某市卫生健康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居民吕某在家非法进行医疗行为。经查证,吕某确实持有《医师执业证书》,该证书注册在某卫生院,其执业类别为中医,执业范围仅限于中医专业。但吕某未能提供当前诊疗点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中医诊疗备案证》。该市卫生健康部门作出判断,发现该人于住所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这一行为违反了中医药管理法规中关于备案的相关规定,故而对其作出了没收非法收入并处以罚款的处罚。

中医药法规定

根据中医药相关法规,若要开设中医诊所,只需向所在县级行政区域的中医药管理部门提交包括诊所名称、地址在内的相关信息,完成登记备案手续后,便可正式行医。此外,诊所需在明显位置公开其诊疗项目、医生姓名和执业权限,且活动内容不得超出已备案的范围。如未按规则完成登记,或是提交了不实资料,相关机构将要求其进行更正,并剥夺其非法所得,并对其进行罚款;若其仍旧不改,将遭受更为严格的惩罚。

图片

医师法规定

医生必须在注册的执业地点、类别和服务范围内进行诊疗活动。一旦违反了相关法规,县级或更高级别的卫生健康部门以及中医药管理部门将责令其进行整改,并对其进行警告。此外,还将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对其进行罚款。若情节特别严重,还将暂停其执业资格或吊销其执业许可,以规范医生的执业行为。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条例明确规定,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如果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没有完成备案手续,就不能进行诊疗活动。这样的规定旨在保障医疗机构的合法性以及运营的规范性,有效防止了无资质人员或场所从事医疗行为,从而维护了医疗市场的秩序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以案为鉴防范问题

吕某的案例揭示了医务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遵守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应当不断学习并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并严格按照规定行事。无论是执业的地点、范围,还是诊所的备案等各项规定,都应给予充分的关注,以避免类似法律问题的再次发生,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医疗环境。

在医疗领域,哪一条法规最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我们期待大家积极参与,提出宝贵的看法。此外,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