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宁芝 实习生田慧
6月28日,杭州举办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导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总结会议。会议中宣布,该“珠峰”项目已达成预期目标,有效助力超过一万人次乙肝患者实现了临床上的康复。
专家合影
王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理事长,强调慢乙肝的临床治愈是现有治疗技术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石家庄市神兴小学,他期望大家能充分总结并有效运用“珠峰”项目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以此提高肝炎防治的能力和水平,共同为我国消除肝炎带来的危害贡献力量。
王福生院士在致辞中着重提到了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儿童在治疗初期接受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愈的可能性。然而,乙肝的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众多困难,迫切需要加大研究和资源的投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徐小元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珠峰"项目通过收集超过三万份真实世界的数据,为乙肝的临床治愈提供了大规模的样本证据,并制定了可行的操作方案。此外,该项目还培训了众多临床医生,缩小了不同地区在诊疗方面的差距。借助"珠峰"项目的成果,全国范围内已建立了超过一千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为患者提供了清晰的就医途径,并颠覆了乙肝无法治愈的传统观念。
杨希忠教授作为“珠峰”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在项目总结报告中指出,我国乙肝患者数量庞大,诊断治疗率不高,且疾病带来的负担十分沉重。因此,2018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正式推出了“珠峰”项目。截至2025年5月底,该项目已成功实现临床治愈10240例,并对持续治疗超过36周的患者进行了跟踪。其中,48周内乙肝表面抗原的清除率达到了33.8%,这一成果超过了既定目标。谈到未来,杨希忠教授透露,他计划运用项目所得成果,将接受治疗和入组的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体系,进行长期跟踪观察,持续为我国肝炎防治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高志良教授提到,到了2025年的第一季度,我国已经成功设立了1051家专注于乙肝临床治愈的门诊,这些门诊的建立对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以及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危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