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宇药业2025年上半年利润暴增1470%-1664%!这家药企是如何做到的?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7月1日,翰宇药业公布了对今年上半年利润的预期:在2025年的上半年,该公司的预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介于1.42亿至1.62亿元之间,这一增幅较去年同期达到了1470%至1664%的惊人水平;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在1.22亿至1.42亿元,同比增长率也达到了304.27%至337.76%。

数据显示,到7月2日为止,已有3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超过九成的企业净利润增长势头良好,翰宇药业的增长幅度位居首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翰宇药业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该公司过去曾连续7年出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而此次则是首次成功实现盈利。

翰宇药业将主要成就归功于其“减肥特效药”利拉鲁肽注射液的仿制药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以及原料药在国内外市场的收入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去年12月,该仿制药在美国市场正式上市,并与美国合作伙伴Hikma实施了“低价销售+高额利润分成”的商业模式。翰宇药业还向健识局确认:“今年第一季度的合作款项,已经包含在本半年的财务报告中。”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GLP-1赛道,这样的翻身仗可以复制吗?

最重要的一步棋,走对了!

翰宇药业是首批因GLP-1概念而声名鹊起的企业之一。自1998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便专注于多肽合成领域。2017年9月,翰宇药业获得批准,开始对利拉鲁肽注射液的临床研究方案进行探索,成为国内最早投身于GLP-1类药物研发的企业之一。然而,在2018年的集中采购政策冲击下,翰宇药业的业务发展遭遇严重挫折,增速大幅放缓。

在这段时间里,翰宇药业一方面持续致力于多肽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不断延伸医疗器械、大健康领域的业务版图,然而始终未能实现业绩的均衡增长。甚至到了去年同期的此刻,公司还因“创始人袁建成涉嫌挪用资金罪被判刑”的负面新闻而备受关注,外界对公司的关注焦点几乎与GLP-1无关。通过回溯业绩数据,我们发现2018年至2023年间,翰宇药业的营业收入从12.46亿元锐减至4.31亿元,同时,该公司的账面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也呈现出连续亏损的状态。

图片

与其他诸如常山药业、银诺医药等“GLP-1概念股”相比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翰宇药业虽然动作较早,却未能及时抓住机遇,导致外界对其GLP-1业务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翰宇药业为了寻求转机,毅然决然地削减了热门项目。在2023年,该公司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撤回国内主要产品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药品注册申请,并在同年11月决定终止该项目,同时全额计提了超过五千万元的减值。须知,此刻正是GLP-1市场迅猛发展的关键时刻,据悉,华东医药、通化东宝等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加入布局。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产品一旦上市,其销售情况将如同揭开盲盒一般充满不确定性。紧接着,公司另一项核心产品司美格鲁肽,也仅以4500万元的首付款,与国内一家销售商达成了技术转让协议。

这显然是表明了不愿再与国内企业同台竞技:与其在国内市场竞争,不如选择海外市场,争做行业的先行者。

事实表明,位于海外的审批文件实际上改变了翰宇药业的命运轨迹。在去年的12月份,翰宇药业生产的利拉鲁肽注射剂成功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可,该药物被批准用于提升成人和1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翰宇药业已经向其美国合作伙伴Hikma公司发出了将近180万支的药品。

在美国,利拉鲁肽目前仍被列入短缺药品名单,其销售额有望继续攀升。方正证券的预测显示,这款利拉鲁肽的仿制药,作为美国市场上的首款同类产品,若能降价30%并成功获得约20%的市场份额,翰宇药业的利拉鲁肽仿制药在美国的销售高峰期销售额可能达到1.35亿美元。

健识局掌握的信息显示,2023年翰宇药业的国际收入占比仅为26.01%,然而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却迅猛上升至55.10%。显然,这一决策堪称大胆且果断,最终证明是正确的选择。

不是一场“简单、能复制”的成功

遵循翰宇药业的战略导向,"海外盈利"可能成为国内众多GLP-1制药企业的优选策略,特别是在初期进行管线授权方面。

图片

观察发现,在最近几年,众多中国的制药公司已经与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制药企业达成了商务合作。例如,恒瑞医药和先为达生物分别将各自的三个GLP-1类产品组合起来,通过设立新公司的方式实现了产品的国际化;而在三月份,联邦制药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以2亿美元的预付款以及最高可达18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为条件,将自家的GLP-1产品授权给了诺和诺德等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需要企业超前的敏锐度和强悍的研发实力。

此时,抢占美国仿制市场的先机显得尤为关键。利拉鲁肽注射液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今年四月,健友股份生产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亦通过了FDA的审批,即将在美国市场推出。值得关注的是,专注于司美格鲁肽仿制的药企,随着该药在中国和印度的原研专利将于明年到期,届时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业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单纯埋头研发已不再有效,普通的GLP-1药物管线越来越难以实现盈利。各大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新一代产品,他们要么选择开发口服的小分子药物,要么致力于研究新的靶点或提升药效。根据数据统计,全球正在研发的GLP-1R/GIPR/GCGR三靶点激动剂项目超过20款,其中包括了跨国药企礼来的瑞他鲁肽,以及十几家中国企业研发的同类靶点药物。

想要凭借一种药物一举扭转局面,并非轻而易举。即便没有新颖技术的压制,也要应对那些成熟的药品企业的激烈竞争。根据公开信息,现阶段我国有41种针对糖尿病的创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候选药物正处在临床试验阶段,研发领域内各路英豪分庭抗礼,诸如恒瑞、丽珠集团、联康生物等众多知名企业都已加入这场角逐。即便是这些资深的业界巨头,也未必能在此次竞争中稳操胜券。

总体而言,翰宇药业的业绩能够凭借一款利拉鲁肽仿制药实现逆转,这充分说明了GLP-1市场依旧是一个“有前景的领域”。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对于那些企图通过捷径实现超越的GLP-1相关企业来说,这条路显然是行不通的;即便是那些专注于研发的企业,若想重新获得市场关注,除了需要具备强大的实力之外,还必须加快步伐,更快一些,再更快一些!

撰稿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