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胃癌早期发现的比例不高,面临严峻挑战,但近期出现的“平扫CT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为胃癌的检测带来了新的曙光,有望显著提升这一现状。
胃癌筛查困境
我国在早期发现胃癌方面遭遇了巨大挑战,特别是传统胃镜检查并未得到普及。许多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进入中晚期阶段。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日本自1983年起,韩国则是在1999年,便开始了全国性的胃镜筛查项目。我国医疗人员长期致力于研究,他们渴望发现一种既便于操作、费用不高,同时患者也易于接受的早期检测方法。
AI筛查模型诞生
2023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达摩院医疗AI团队成功研发出胰腺癌筛查AI模型PANDA。该模型采用了“平扫CT+AI”技术,实现了对早期胰腺癌病变的精准识别。进入2025年,该团队与浙江省肿瘤医院的程向东教授合作,共同研发并推出了胃癌筛查AI模型GRAPE。只需一张腹部平扫的CT图像,AI系统就可以精确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胃镜检查。
筛查试验成果
浙江省的两所地方医院进行了模拟的偶然性筛查实验,在该实验中,通过GRAPE标记技术成功识别出了高危人群。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了胃镜检查,结果在两家医院中,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上升到了24.5%和17.7%,而且,早期胃癌的病变也被检测出来了。这一较高的检出率有力地证明了该模型在胃癌筛查方面的有效性,同时也为早期发现胃癌带来了新的希望。
专家痛心现状
程向东心情沉重,他发现我国在胃癌早期阶段的发现率并不理想。经过分析,他认为这并非因为我们的临床水平、手术技巧、药物疗效或诊疗观念与日韩有差距,真正的问题在于早期发现率偏低。他迫切希望找到有效的方法,提升早期诊断的比例,以期改善我国胃癌的防治状况。
开启合作探索
2024年刚起步,程向东仔细阅读了若干篇探讨“平扫CT+AI”在早期胰腺癌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的论文和评论。这一发现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胃癌和AI领域的专家们携手合作,开始探讨如何将“平扫CT+AI”技术应用于胃镜检查前的初步筛选工作。过去,医生在审视常规的CT扫描影像时,常常难以发现胃癌的病变迹象;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有望扭转这一局面。
技术前景展望
我国目前胃癌的早期发现能力大约在20%上下,通过运用“平扫CT+AI”这一前沿技术,我们抱有信心,有望逐步提升诊断率至30%、40%,甚至可能超越日本和韩国的60%以上。若此目标得以达成,我国的胃癌患者将从原本的高死亡率恶性肿瘤患者,有望变为可控的慢性病患者,而这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您如何看待“平扫CT结合人工智能”的运用潜力,它是否有望得到普及,从而提升我国在胃癌早期发现领域的实力?若这篇文章给您带来了灵感,不妨点赞并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