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食品安全法的修订草案正式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这一行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两个核心议题成为了讨论的焦点。此举无疑是在食品安全领域又增加了一层“安全屏障”,而它是否能为民众的饮食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则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立法进程回顾
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2015年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订,随后在2018年和2021年又分别进行了两次修订。这些修订和调整不断提升了法律体系,为食品安全构筑了稳固的防线。每一次的修改都是基于当时食品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促进了食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规范化发展。
液态食品运输现状
全国有超过1.6万辆罐车投入到液态食品的公路散装运输中,然而,此类运输中的问题却频繁发生,监管方面存在不少漏洞。由于缺乏严格的准入管理,行业门槛较低,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这使得食品安全风险大大增加。比如,运输容器清洗不彻底、装载非规定物质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对公众的食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修法的背景因素
今年三月,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协同发布了有关文件,旨在建立并实施散装液态食品的运输规范。目前,液态食品以散装方式在道路上运输,以及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的监管上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手段来加以整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次的修订草案。
液态食品运输监管新规
草案明确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在运送关键液态食品散装时,需遵循特定标准并取得必要的运输许可证。发货方必须核实运输许可证及容器状况。运输企业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和清洗容器,且严禁装载非指定物品。同时,国家将编制一份涉及重要液态食品运输的目录及管理细则,旨在保障运输全程的安全。
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
2015年,我国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全面修订。那时,国内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的需求量相当有限,且尚无企业涉足生产。因此,当时仅对乳粉实施了注册管理。如今,国内已有一些企业着手研发和试制此类产品。草案计划将这类产品纳入注册管理范围。生产企业必须依照注册规定进行生产,若违反规定,将面临法律责任,以保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法律责任与展望
草案中明确指出,对于未获批准而私自进行关键液态食品公路散装运输的行为,将执行严格的法律处罚,罚款额度介于五万至五十万之间。这次法律的修订,有望有效解决目前液态食品运输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品监管所面临的难题。那么,各位朋友,你们认为这次食品安全法的修订,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我们的饮食安全?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们的观点,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