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相距上海四千多公里的新疆喀什,一场由上海援疆医疗团队主导的生命奇迹正在悄然发生。近期,喀什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医护人员,在援疆专家、副院长吴少峰的亲自指导下,为一名年仅两岁的患有复杂先天性尿道上裂的患儿小西(化名)顺利完成了高难度的一期尿道重建和膀胱颈成形手术。这一成就不仅在南疆地区该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而且让小西得以摆脱了长期困扰的尿失禁之苦,重燃了自主排尿的信心。此次手术成果,是上海“组团式”医疗援助新疆的又一重要收获,深刻体现了“技术延伸至边疆,健康守护于千家万户”的初衷和使命。
叶城幼儿的困境:
尿失禁阴影下的童年
喀什地区叶城县的少年小西,自幼便饱受先天性尿道上裂的折磨。这一病症使他饱受尿失禁的困扰,如同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着他的童年。尿液失控地流出,使得小西的会阴和大腿皮肤长期遭受湿疹和溃烂的折磨,剧烈的瘙痒和不适让他日夜啼哭,不得安宁。他小小的身躯不仅要承受生理上的痛苦,还面临着未来心理成长的重重挑战。
小西的家长焦虑万分,四处奔波寻求救治。不过,传统的治疗方法涉及分阶段多次手术,技术要求极高,当地医院难以独立操作。尽管有前往乌鲁木齐乃至上海就医的念头,但沉重的经济压力不断让他们犹豫不决。正当希望变得愈发渺茫时,他们听说喀什第二人民医院迎来了擅长治疗小儿泌尿疾病的上海顶级专家。带着最后一线希望,全家人立刻动身前往喀什第二人民医院。
沪喀联手的突破:
显微镜下的“精细重建”
正是来自上海的援疆专家、喀什二院副院长吴少峰接诊了小西。面对患儿病情的复杂性和家庭深深的期待,吴少峰副院长立刻启动了多学科会诊机制。在皮肤质量得到改善之后,他对手术方案进行了严格而细致的评估。团队的核心目标十分明确:不仅要对尿道进行修复,还要尽可能恢复孩子的排尿功能和接近正常的生理外观,为他的人生道路铺设平坦。
经过精心筹备,吴少峰副院长率领喀什二院泌尿外科团队,毅然选择迎难而上,运用创新的改良版“Cantwell-Ransley”手术技术,着手进行一期修复手术。在手术台上,吴少峰副院长戴着放大镜,凭借显微镜般的精细操作,谨慎地进行解剖、分离和重建。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确无误,每一步操作都紧密围绕“控尿”与“外观”的双重目标展开。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激烈手术,医生们成功完成了这项难度极高的尿道上裂修复手术以及膀胱颈成形术,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毫无纰漏。
手术顺利进行,但这只是个开端。随后,泌尿外科的医护人员对小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护理,并提供了专业的康复指导,严格预防感染,并精心开展了排尿功能的训练。当导尿管顺利被拔除时,小西的妈妈屏住了呼吸。令人惊喜的是——困扰孩子长达两年的持续漏尿问题终于消失了!“真的不再漏尿了!衷心感谢吴院长,也要感谢喀什二院!”孩子妈妈激动得泪眼盈盈。小西终于能够像其他孩子那样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排尿,他的皮肤状况也因此得到了显著好转,那久违的笑容再次绽放在了他的脸上,家庭护理的负担也随之大幅减轻,他的生活质量实现了显著的提升。
援疆铸就高地:
边疆群众家门口的“上海水平”
喀什二院泌尿外科主任朱新胜兴奋地介绍,这例手术的顺利完成,经核实,标志着南疆地区在此领域的突破。以往,类似小西的疑难杂症,患者不得不历经长途跋涉,前往乌鲁木齐或内地的大城市寻求救治,这不仅耗时耗力,还耗费了大量的金钱。然而,随着上海援疆“组团式”帮扶的持续深入,喀什二院泌尿外科如今已具备独立完成此类高难度手术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大病无需出喀什的愿景。
上海在支援新疆工作中,将重点放在了喀什二院的能力增强上,投入了巨额资金用于引进高端医疗设备,并且通过“传帮带”的方式,积极培养当地的医疗人才。上海专家们不仅提供了支持永川行政服务中心,还致力于培养当地的医疗“生力军”。在沪喀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喀什二院的泌尿外科已经成长为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以及喀什地区结石质量控制中心,年手术量超过了2400例,其中三、四级高难度手术的比例也明显上升。
从小西重绽的笑颜,直至喀什二院手术室中彻夜不息的无影灯光,上海援疆专家的仁爱医术,已在祖国西部边疆深深扎根。这座由沪疆深情共同铸就的医疗堡垒,正凭借其高超的医术、前沿的理念以及无私的爱心,不断突破地域界限,填补技术空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信念。它使得众多如小西那般身处边陲的各族民众,得以在自家门前就能获得与一线城市相媲美的优质医疗服务,深切体会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馨与力量,携手共同描绘着健康中国、健康新疆的宏伟蓝图。
专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