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虽小,却蕴含着巨大的意义。它不仅揭示了患者的健康状态,也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然而,当前病历的记录情况确实令人忧虑。在这样的情况下,协和医院的病历如同指路明灯,为人们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借鉴。
协和病历规模惊人
北京协和医院在病历管理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自建院以来,其收藏的病历数量已突破四百万册,这个数字在国内医院中名列前茅。这些病历被誉为“协和三宝”之一,厚重的档案详细记载了众多患者的治疗过程,同时也凝结了协和医院多年的医疗经验,它们不仅是医院发展的见证,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病历是活教材
在协和医院,每一份病历都宛如一位不声不响的导师,扮演着“活教材”的角色。这些病历中,凝聚了医生对病人病情的细致观察、深入的思考以及全面的总结。医生们通过分析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逐步揭示病情的真相,然后做出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阅读这些病历,就像是与前辈医者们进行对话,从中可以学到严谨的医疗思维方式。
早期珍贵病例记录
协和医院历经岁月沉淀,汇聚了丰富的医学病历资料。1922年,我国首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被送至该院接受治疗;翌年,该病症的首个病例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这份病历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对该疾病研究的起点。1938年住院病历格式,首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详尽病历及肌肉活检数据公布于世。这些病例的首次公开,为我国医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病历书写现状堪忧
电子病历与模板的运用住院病历格式,让病历的外观发生了改变。众多医生开始习惯使用模板,使得病历书写逐渐变得格式化和流程化,内容显得较为单薄。复制粘贴的现象变得普遍,对患者的独特性和病情的个性关注不够,导致病历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价值。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不利于医生诊疗思维的培养。
病历书写的真正意义
病历的编写并非只是简单的记录过程,它旨在培养医生的诊疗思维,提高临床操作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发掘科研课题。在书写病历的过程中,医生可以梳理思路、总结经验,从而增强临床判断能力。那些陈旧的病历成为了学习的榜样,它们时刻提醒医生不忘初心,认真细致地记录出既深刻又有价值的病历。
协和讲座直播来袭
北京协和医院的病历资料一直是业界学习的榜样。本周五(12月20日)的下午,壹生神经学院将举办一场关于“病历书写规范”的讲座,并且会进行全程网络直播。对于那些不能亲自到场的医生,壹生平台特意提供了免费观看讲座以及与讲师互动的机会。只需扫描那个二维码,或者直接在应用商店中查找“壹生”这款应用,下载并完成安装,登录账户后,找到并订阅“神经”这个频道,然后进入“直播”区域进行报名,这样就可以参加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