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时段,一些不良医生却为了追求私利,竟然使出所谓的“专治精神病”的伎俩来欺骗患者,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荒诞剧
医生“转型”
在一个平凡的诊所里,摆放着医生的桌子和两把椅子。正值年底,精神抑郁病症频发,恰好负责的主治医生不在岗。此时,一位患者及其儿子走进了诊所。医生察觉到这是一个谋取私利的好机会,尽管他未曾治疗过此类疾病,但既担心失去生意,又害怕引发意外,于是急忙拿出了“专治精神病”的招牌。面对患者儿子描述的精神抑郁症状,医生依然摆出一副权威的姿态,坚持要进行诊断。
误诊病情
患者原本声称自己是因为工作过度劳累,但医生却坚信他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医生还询问患者是否在半个月内感到一股莫名的气息,患者的儿子竟然对医生的精准诊断感到敬佩。医生随后开出药方,患者和他的儿子在查看药方时心生疑虑,医生显得慌乱,急忙修改药方,并声称这是秘方。母子二人拿着药方付完钱后离开,医生则偷偷松了一口气。
病情未愈
母子俩回到家后连续一周服用牛黄解毒片大学小品剧本看病,但病人的状况并未见改善,反而显得更加迷茫。一次偶然路过诊所时,儿子怒气冲冲地拉着母亲要求与医生理论。他指责医生收取了费用却未起到任何效果,母亲依然愁眉不展,不停地唉声叹气,病情似乎愈发严重。医生急忙道歉,请求双方能够平心静气地沟通。
奇葩测试
医生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建议进行一项测试,并解释说,如果病人听完笑话后的反应和儿子相同,那就表明药物起到了作用。他讲述了一个关于工地工人误将泥巴当面包的笑话,病人和儿子起初都面无表情,努力控制住笑声。医生坚持认为这个测试能够验证药物的效果,于是继续劝说他们合作进行。
真相大白
母子俩最终忍不住开怀大笑,那名病人竟然不小心摔下了“专治精神病”的牌子。儿子弯腰捡起,翻看背面,只见上面写着“治疗抑郁症的秘诀:患上精神病,人才显得更有精神”。他愤怒地指着医生的鼻子大声喊道,原来医生是想让母亲患上精神病。这场为了赚钱而上演的丑剧,彻底暴露了医生的无良本质。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如果遇到这种品行不端的医生,我们应当如何防范上当受骗?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心得大学小品剧本看病,同时也请大家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