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体检报告随手扔?普通体检≠防癌筛查,这些信号要注意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你以为只靠常规的健康检查就能发现癌症吗?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常规的健康检查并不等同于专门的防癌检查。在体检报告中出现的那些你不熟悉的词汇,可能正是癌症的预警信号,千万不能忽视它们。

胃的癌前信号

图片

胃黏膜并非直接转化为癌细胞,癌变是一个涉及多个步骤的过程。当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胃黏膜长期受到损害时,会出现肠化现象,也就是类似肠道细胞的生成。随后,细胞形态会发生改变,出现异型增生。中度至重度的异型增生与胃癌仅有一步之差,是胃部癌变的关键阶段。许多长期饮食不规律的人,就可能会遭遇这种胃部病变。

图片

如果在体检过程中观察到胃黏膜出现这些异常,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相关数据显示,若对此类警示信号置之不理,任其自由发展,患上胃癌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对于处于高风险状态的人群来说,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是有效防止胃癌发生的关键途径。

肠息肉危机

图片

肠息肉并不都具有危险性,然而腺瘤性息肉却是一支潜在癌变的队伍。若体检结果显示存在腺瘤性息肉,并且还伴随有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那么癌变的风险将会急剧增加。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这种息肉的癌变风险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息肉要高出许多。

针对这类情况,首要的救治方法是迅速进行内镜手术切除。术后,患者需遵照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一般而言,每隔1至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这对于预防复发以及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肝脏的警示

众多体检结果显示肝纤维化、肝硬化,许多人认为问题不大。然而,对于乙肝、丙肝患者和长期酗酒者来说,从肝炎到肝癌的发展过程是常见的,绝不能掉以轻心。我国作为肝炎高发国家,每年都有不少肝癌病例是由肝炎演变而来。

图片

为了预防肝癌,建议每3到6个月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的联合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有纤维化或硬化的迹象,应当立即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比如抗病毒治疗、戒酒以及减轻体重等措施,这些都有助于减少患上肝癌的风险。

宫颈病变风险

图片

持续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可能导致宫颈细胞发生癌前病变,其中HSIL属于明确的癌前病变,与宫颈癌关系密切。研究数据显示,感染HPV的人群患宫颈癌的风险远高于未感染者,因此,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体检,接种HPV疫苗等预防手段,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女性健康,而且在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图片

乳腺的潜在威胁

普通乳腺增生无需过分担忧,然而乳腺非典型增生则不然,它指的是细胞形态出现异常的癌前状态。目前,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因此及早发现这种病变显得尤为关键。

女性朋友们在体检时,别忘了关注乳腺健康,不仅要进行常规检查,还应挂号乳腺专科,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和干预,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患癌的风险。

图片

防癌精准检查

尽管每年都进行体检,有些人仍未能发现癌症,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体检机构的工作流程不规范,操作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在检查早期肺癌时,低剂量螺旋CT被认为是最佳选择,而血液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效果并不显著。对于肝癌的筛查,针对高危人群,通常以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AFP)检测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加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且需要提高检查的频率。

体检过程中,大家需关注癌症筛查的精确度,一旦体检报告出现警示性词汇,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