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行业正迅速进步,尽管网上购药极为方便,但处方药销售的不规范问题依然存在,这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因此,我们急需对网络上的处方药销售活动实施规范管理,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线上购药现状
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近年在快速发展,线上药品购买方式的便捷性吸引了众多患者。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众多电商平台纷纷涉足处方药的网络销售。患者无需到医院排队等候,只需在相关平台上按照简单步骤操作,便可轻松购得药品。然而,这种新兴的购药方式背后,却潜藏着不少问题,对用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平台销售乱象
电商平台销售处方药时,违规现象频繁出现。患者购买药品,无需提供病历或处方等证明文件。所谓的“医生”未经实际医疗评估,便迅速开具处方。这导致“先用药后诊断”的情况屡见不鲜。此外,在线诊疗平台的处方药销售页面,还存在违规展示、宣传超出适应症范围以及销售未经批准药品等问题。某些网络药品销售网站公然推广处方药物,采取“限时抢购”、“大批量购买享受折扣”、“店内消费可减免”等手段吸引消费者,却对用药者的安全与健康问题视而不见。
法律规定解读
我国对处方药的流通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中规定,处方药必须依据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的处方来进行调配、购买以及使用。《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亦明确指出,在完成处方审核程序之前,不得展示药品说明书等资料,亦不得提供购买服务。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处方药得到合理使用,并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违规流程模式
不少网络平台在销售药品时采取“先购买后开方”的流程:消费者挑选好药品并完成订单后,网页会自动转向线上药店或其合作的医疗机构的页面;随后,医生会通过网络对病情进行诊断并开具处方,或者审核处方;如果审核通过,就会安排药品发货。实际上,这种方式让患者自行评估病情,医生则依据病情推荐药物,患者想买的药大多能买到。但这样的流程显然违背了处方药销售的相关法规,可能给患者的健康安全带来潜在的风险。
监管应对之策
监管部门需严格遵循线上线下统一的标准,加强平台应承担的职责,促使网络销售处方药严格遵守“先处方再药品”的原则。患者需经过诊断和处方流程,方可获取药品的相关信息。对于“快速处方”等违规操作,应立即进行纠正;对于那些即便经过教育仍不改正的线上药店,应吊销其经营资格。网络销售处方药必须严格执行实名制和追踪管理,同时需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职责,以保证监管措施的有效实施。
各方责任义务
通过线上渠道购买药品,有助于缓解实体医疗机构的资源压力,同时也能降低慢性病患者就医时的出行难度。网络药店、第三方交易以及电子处方提供者,均需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携手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此外,消费者还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前往线下医疗机构接受检查治疗,切不可自行诊断开药和自行购买药物。
我们该如何增强消费者对网购药品潜在风险的了解程度?若您觉得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请记得点赞并支持,同时也不妨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