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中不适感犹如闸门猛然打开,洪水般汹涌,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吃消炎药,甚至有人担心这可能是肠癌的先兆。但实际上,其中的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不如跟随北京地坛医院消化内科的主任医师张明,一起来深入了解其中的秘密。
真正的拉肚子定义
在门诊,患者们常因腹泻而寻求治疗。但经过医生的细致询问,发现他们的症状并不完全符合医学上对腹泻的定义。真正的腹泻需满足两个标准:一是大便次数增多,二是大便中的固体物质减少,水分增多。大便的频率并不能作为唯一判断标准,有些人每天上三次厕所是正常的,而有些人可能三天才上一次厕所。大便形态完好,排泄过程顺畅,便不能草率地判定其为便秘或腹泻。以某人每天上三次厕所为例,若其排泄物量适中,并非呈稀水状,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摄入了丰富的膳食纤维,导致消化系统工作效率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出现了腹泻症状。
拉肚子与消炎药关系
常有声音诉说“服用消炎药后腹泻依旧未愈”。事实上,并非所有腹泻状况都需消炎药来治疗。在医学领域,腹泻有多种类型,只有当腹泻是由细菌感染所引发,即感染性腹泻时,才应使用消炎药。至于病毒性腹泻,消炎药和抗生素都起不到任何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使得甲亢患者肠道活动加快,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腹泻;有些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也会遭遇腹泻;肺炎病人在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引起腹泻;肿瘤病人在化疗期间,由于胃肠道受损,也有可能出现化疗引起的腹泻。在这些复杂状况下,单纯服用消炎药并不能有效治疗腹泻,所以当腹泻发生时,必须寻求医生的专业诊断。
大小肠疾病发病率差异
大肠和小肠的疾病发病率不同。通常,小肠的发病率较低,而大肠的发病率则相对较高。比如,常见的肠癌,包括结肠和直肠的肿瘤,大多出现在大肠,而在小肠中发生肿瘤的情况则非常少见。所以,在肠道疾病中,大肠的问题更为常见,大家对大肠疾病的关注度也普遍较高。
大肠疾病的常见情况
大肠疾病中,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以及结直肠癌等病症较为多见。至于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以及环境等多重因素有关联。患者常常会经历腹泻,排出含有黏液和脓血的粪便。结直肠息肉虽然大多为良性,但其中有一部分存在癌变的可能性。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疾病初期,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然而,到了中晚期,患者可能会遭遇腹痛、便血以及大便习惯发生改变等问题。
小肠疾病的特点
小肠虽不常见,却在人体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小肠的疾病种类繁多,比如克罗恩病和小肠憩室等。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它可能侵袭整个消化道,治疗起来颇为棘手。而小肠憩室则是肠壁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状结构,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不适,但部分人可能会遭遇腹痛、出血等并发症。
如何预防肠道疾病
维护肠道健康,饮食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同时减少对高脂、高糖和辛辣食物的依赖。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尽量避免熬夜,并适量运动,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肠道的抵抗力。此外,饮食卫生同样重要,需避免食用不洁净的食物,以免引发肠道感染。此外,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尽早识别并处理肠道中的息肉等异常状况,这对预防肠道疾病同样具有关键意义。
肠道健康问题不可小觑,阅读本文后,大家对肠道的相关知识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咱们日常生活中,是否会有意识地注意饮食,以预防肠道疾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