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七月炎炎似火烧,粗布衣衫透凉意。四项穿衣禁忌需谨记,以防疾病缠身”,这话颇为易懂,意在告诫我们,自七月起,气温攀升,犹如烈火炙烤着世间万物,故此阶段宜着轻便之衣,并留意服饰之忌,方能感到舒适,亦能远离疾病之扰。
今年七月气温相较于去年显著升高,绝非无稽之谈。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发布的预测表明,2025年7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比往年同期略高1至2摄氏度,华东、华中、西南东北部等地区将经历连续的高温热浪。换句话说,7月份将迎来高温、高湿和多雨的天气,学会合理着装无疑成为抵御炎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7月正确穿衣的一个重要性?
根据现有数据,今年六月,全球102个国家的气象站记录的日最高气温均创下了历史新高。进入七月,这种极端高温天气将愈发严重。当气温感受值超过40℃时,人体每小时排汗量可达到1至1.5升。在这样的情况下,衣物不再仅仅是装饰品,它更是起着调节人体微小气候的关键作用。
穿着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热射病的风险,并且可能引起皮肤感染,例如某些衣物过于闷热,穿着这类衣物,便容易滋生真菌。另外,不当的穿着还可能给心血管带来压力。
《柳叶刀》这一权威杂志的研究表明,在气温超过33℃的情况下,若所穿衣物透气率不足60%,中暑的风险会显著上升40%。这一道理,古人早已洞悉,并在他们的智慧中留下了“夏日宜着葛衣,冬日宜穿裘皮”的宝贵经验。
“衣有四不穿,穿了人不顺”,哪4种衣不穿?
一、 湿了的衣物不穿
古语有云:“湿衣沾身,寒毒入骨”,此言非虚。实验数据表明,当潮湿的衣物与皮肤接触达3小时之久,皮肤表皮的水分含量将上升30%,而皮肤的保护功能则会降低50%。
江南地区梅雨未歇,穿着半干的衣物就如同为白色念珠菌提供了生长的温床,这类真菌感染在夏季的皮肤科就诊人数中占比高达35%。此外,穿着潮湿的衣物还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尤其是那些未完全晾干的衣物,常常会散发出令人不适的异味。
二、 紧身牛仔裤不穿
众多人于年节之际偏爱身着牛仔裤,尤其在炎炎夏日,需知这类紧绷的牛仔裤在医学领域被誉为“夏日血栓加速器”。研究揭示,若腰围超过80厘米的人群穿着弹性不佳的紧身牛仔裤,其腹股沟处的温度可升至41摄氏度,同时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会减慢40%。
尤为令人震惊的是,年轻女性若长期穿着紧身的裤子,其患上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会上升至三倍之多。因此,在炎热的天气里,我们应避免穿着此类衣物,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三、 聚酯纤维面料不穿
聚酯纤维面料的问题在于,它给人的感觉是轻薄,但实际上却非常闷热。当汗液接触到这种化纤材质的表面时,会形成一层水膜,其蒸发速度相较于棉质面料要慢两倍。
环境湿度一旦升至70%,化纤材质的衣物内部湿度便可能高达95%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这恰是痱子开始大量出现的临界湿度。根据儿童医院的数据,在7月份,由化纤衣物引起的婴幼儿热疹病例占据了总就诊量的48%。因此,在挑选面料时,务必留意其原材料成分。
四、 深色衣物不穿
深色衣物的吸热能力令人惊叹:在正午的阳光下,黑色T恤的表面温度比白色T恤高出15摄氏度以上。一旦深色衣物覆盖了体表超过60%的面积,人体为了散热,就需要额外消耗20%的水分。
高温作业人员面临的风险尤为严重——例如,建筑工人若身着深色工作服,中暑的可能性将比穿浅色服装的人高出2.3倍。因此,对于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不知大家是否听闻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服饰不需华丽如绫罗,合身便是至宝”,尤其在炎热的七月,气温骤升,我们在选择穿着时更需细致入微,绝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