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最新消息显示,在接下来的一周内,高温天气将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并向四周广泛蔓延。从黄淮到江南、华南,高温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强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攀升至40℃以上。长沙等城市也将遭受酷热侵袭。这预示着一年中最为炎热、闷热的“三伏天”高温天气已“提前”来临。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副主任,同时也是副主任医师的欧降红指出,在炎炎夏日,我们不应只顾着待在空调房里避暑,而是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进行身体调理,治疗旧疾,这是养生保健的绝佳“黄金40天”。
三伏天排寒祛湿石家庄市神兴小学,事半功倍
欧降红指出,在炎炎夏日,太阳最为炽烈,地表温度极高,自然界中的“阳气”达到了全年的最高点。人体非常机智,能够顺应自然规律。在这个时候,体内的阳气会趋向体表,气血流动加速,人们容易出汗,感受到“外热”。根据中医古籍的记载,阳气如同身体的“小太阳”,一旦失去,健康便会亮起红灯。因此,夏季成为了“养阳”的最佳时节。
气温攀升,使得人体汗毛孔扩张,其程度是平常的3至5倍。这些汗水并非仅是水分,它们还能将身体内部,尤其是冬季累积的寒气和湿气等不良物质排出体外。科学研究表明,在酷热天气下,出汗量可达平时的3至5倍,同时排出的废物也显著增加。此时正是利用“以热攻寒”原理的绝佳时期,早晨或傍晚进行轻微运动,使身体微微出汗,排毒效果最为显著。
同时,利用外部热量,通过艾灸的“加热”方式,成功将潜藏于骨骼缝隙中、给老寒腿带来困扰的寒湿之气排出体外,疗效显著。
在酷热难耐的夏季,人体内的气血会大量涌向体表,从而显著提升了皮肤的吸收效能。依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疗法,此时贴上“三伏贴”或使用外敷药物,药物便能更顺畅地进入体内,并且在其中的滞留时间也将延长,外敷药物的效果相较于平日可提升至2至3倍。
在这一阶段,内脏得以得到适当的休息。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体的大部分能量都用于体表以抵御高温,因此内脏的负担相应减轻。此时,身体会将过剩的能量用于修复因日常过度劳累而受损的器官,从而有效缓解怕冷、乏力等虚寒症状。
抓住黄金期,关键要“热养”
欧降红表示,炎夏养生有讲究,一些伤阳气的行为注意不要做。
例如,狂饮冰镇饮料、猛吃冰淇淋,脾胃中的阳气首先受到冲击,随之而来的是腹泻、食欲减退等问题;空调冷风直吹且温度设置过低,毛孔迅速扩张后即刻被冻结,寒邪便趁机侵入;大汗过后立即洗冷水澡,寒气如同闪电般迅速侵袭身体。
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之道,可以尝试以下方法:适当地进行一些出汗活动,比如在早晚时分散步或做些健身操;多饮用温水,多吃一些温性食物,例如姜枣茶、热汤面,适量食用羊肉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寻求专业中医进行艾灸治疗,针对腹部关元穴和膝盖下方足三里穴进行施灸,这样补阳的效果会非常明显;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冬病夏治”的宝贵时机,对于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如老寒腿、哮喘、老慢支、畏寒等,应及时咨询中医,通过贴“三伏贴”或其他治疗手段,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酷热的夏日虽然让人难以忍受,实则却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免费养生良机”。把握住这段时间,可以有效排出体内的寒湿之气,补充阳气,让身体充满活力。(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通讯员 黄彬、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