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创新药午后爆发涨停!商业健康险与医保错位发展咋回事?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7月1日当天,午后市场迎来创新药板块的强劲上涨,股价直线攀升,前沿生物涨幅高达20%,贵州百灵、塞力医疗等众多股票纷纷实现涨停。

导火索是:

1、两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医保局在发布会上宣布,将致力于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础医疗保险的差异化发展,并计划以构建商业保险创新药物清单作为工作的突破口。

图片

什么意思呢?

民众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时,若持有基本医疗保险,部分药物费用可全额免除,而另一些则只能部分报销。这些可报销的药物都附有一个详尽的清单。

基础医疗的药品报销范围有限,所覆盖的药品大多是价格低廉且不可或缺的。若需接受更高级别的治疗,患者可以选择更高级、价格更高的药物,但这需要自行承担费用,或者是在之前已经额外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

当前的状况是,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较为混乱,与基础医疗保险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对于哪些药品可以报销、哪些药品不予报销,已有明确的药品清单。而商业医疗保险则缺乏这样一份具体的药品报销目录。

现在这个文件规定: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因此,我们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目录,分别是:基本医疗保险的目录;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的目录。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其自主研发的创新型药品,既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清单,亦能被列入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范围。

至于选择哪一种,由药企自行进行判断。若不急于回收资金,可以选择等待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若急需回收资金,则可以先将其列入商保目录;若不介意较低的利润率,则可以等待药品进入基本医疗目录;若追求较高的利润率,则应选择商保目录。如此种种。

一句话,若能多获得一个愿意为创新药物支付费用的机构,那么产品便能迅速扩大销售规模,资金也能迅速回流。

实际上,自4月初至今,创新药的市场表现极为强劲,其势头甚至已经超越了10月8日所达到的最高点。

这批新型药物市场表现强劲,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众人对于创新药物的投资,所讲述的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自四月之初至五月二十日,创新药物的这一轮回升走势,大体上与市场动向保持一致。然而,自五月二十日起,创新药物便开始展现出其独立的走势。

市场行情的启动并非偶然,背后有着明确的触发因素:在5月20日,辉瑞公司以12.5亿美元的首付款为基础,承诺最高可达60.5亿美元的总交易额,正式对外宣布,将收购三生制药的PD-1/VEGF双抗SSGJ-707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全部权益。

此交易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规模宏大,影响力深远,更是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市场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三生制药股价最高飙升达51.42%,A股中的创新药板块亦随之沸腾。

图片

既然该交易引发了市场波动,那么市场炒作的规律便由此交易为起点,具体可分为两个层面:

1、交易模式的炒作。

这种三生制药与辉瑞之间的交易,我们通常称之为创新药物的业务拓展交易。

这主要涉及创新药物的对外授权,也就是所谓的管线国际化。

在此模式中,国内制药公司会将药品的后期研发及市场销售权限转让给外国制药公司,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获取首期款项、阶段性付款以及销售收益的分成。

国内制药企业能够利用跨国制药公司的资源,加快其全球市场的拓展步伐,并借此提高我国创新药物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BD交易为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助力其不断突破难关,进而形成了“研发—BD—商业化”的良性循环。

既然市场炒创新药,炒这个模式,那么这个模式在国内啥情况呢?

2022至2024年间,BD交易的年度复合增长率攀升至21%,而首付款及交易总额的增长速度更是显著,分别高达81%和38%。

自2025年起至今,首付款总额及交易总金额分别攀升至2024年同期的57%与90%,预计全年总额有望再创新高。

该模式频繁引发引人注目的新闻报道。例如,在6月13日,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宣布建立合作关系,涉及的总金额高达53亿美金以上。

2、交易标的创新药的炒作。

3、底层逻辑的炒作。

创新药BD交易的爆发源于多重因素:

跨国药企正遭遇专利悬崖的挑战,例如默沙东的K药将于2028年专利到期,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则是在2026年,而包括默沙东、诺华、阿斯利康、辉瑞、罗氏以及GSK在内的多家企业,都迫切需要扩充其产品线。

此外,纳斯达克市场的创新药物企业同样在寻求优质的资产,并且他们也面临着市值管理的挑战。

再者,经过十年的沉淀,我国制药企业已掌握了具有FIC/BIC潜力的产品线,手中握有众多具有潜力的优秀管线,积极寻求与海外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与此同时,国内融资形势日益严峻,业务拓展部门(BD)已成为企业维持生存的关键策略。

海外的需求方与国内创新药物产业链的供应方交汇之际,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步入低谷后的回升阶段,医药类股票整体呈现上涨态势。

因此永川行政服务中心,创新药物的核心理念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药物研发进入以新技术为动力的新纪元”与“中国拥有丰富的高素质工程师资源”两大因素的交汇。

如何炒创新药呢?国盛医药团队给了几个思路:

1、后面还有哪些品种/标的有望出海:

PD-1 plus包括信达生物、宜明昂科、华海药业、荣昌生物、汇宇制药、奥赛康、中国生物制药以及君实生物等多家知名企业。

TCE:泽璟制药、亿帆医药等。

ADC领域涉及的企业包括石药集团、新诺威、复宏汉霖、先声药业、科伦博泰以及再鼎医药等。

减肥药pro:华东医药、歌礼制药、来凯医药、众生药业等。

其他主要产品包括:针对痛风的药品为一品红,治疗肿瘤恶病质的药物由科兴制药生产,心梗治疗的热景生物产品,血友病治疗的舒泰神,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的康弘产品,银屑病和IBD治疗的益方生物产品,癫痫治疗的海南海药,肺纤维化治疗的东阳光长江药业产品,近视治疗的欧康维视产品,以及舒沃替尼的迪哲医药。

深入挖掘创新药物研发,期望在中国超市领域取得突破,重点围绕仿创大型制药企业价值重估以及中小市值管线中的爆款产品,持续进行多轮动态的展示和演绎。

科伦博泰、三生制药、百济神州、映恩生物、康方生物、百利天恒、信达生物等,均为海外知名的大型制药企业。

中小市值管线中的爆款产品包括:舒泰神、科兴制药、热景生物、华纳药厂、泽璟制药、汇宇制药、益方生物、苑东生物、康辰药业、博瑞医药、智翔金泰、欧林生物、迪哲医药、阳光诺和、诺思兰德、海南海药、海创药业、吉贝尔、科济药业、基石药业、宜明昂科、歌礼制药、加科思、和铂医药、德琪医药、亿帆医药、奥赛康以及千红制药。

C、对仿制大型制药企业的重新评估中,涉及多个领域的明星产品,如石药集团和新诺威的EGFR ADC、华东医药的小分子GLP-1、康哲药业的芦可尼乳膏、Y3、URAT1、三生制药的PD-1/VEGF、长春高新生产的伏欣奇拜单抗和美适亚、信立泰的086和JK07、科伦药业的SKB264、康弘药业的KH631/KH658、远大医药的脓毒血症和核药产品、以及一品红的痛风治疗药物等。【集团输出】恒瑞医药、华东医药、海思科、中国生物制药。

D、国内超卖:兴齐眼药、艾迪药业、贝达药业、艾力斯。

E、涉及的受益企业包括:凯莱英、药明康德、泰格医药、诺思格、药明合联、诺泰生物、康龙化成以及九州药业。

二,医药新科技,如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等。

脑机接口与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涉及多家企业,包括但不限于:伟思医疗、翔宇医疗、天智航、三友医疗;怡和嘉业、博拓生物、爱朋医疗、诚益通、翔宇医疗、伟思医疗、麦澜德、三博脑科、创新医疗等。

AI在医药医疗领域的应用企业包括:晶泰控股、华大智造、美年健康、京东健康、普蕊思、固生堂、国际医学以及讯飞医疗科技。

三、在自主可控与产业链重构方面,涉及科研设备、特定器械以及美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自主可控的科研设备与仪器领域,涵盖了诸如华大智造、聚光科技、奕瑞科技、联影医疗、澳华内镜以及迈瑞医疗等众多知名企业。

B、产业链重构:森松国际。

四、其他:

A、大集团小公司:万东医疗、浩欧博。

B、国企改革:哈药股份、人福医药、昆药集团。

C、需重点关注的企业包括:力诺特玻、健友股份、三诺生物以及君实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