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26周)
在2025年6月23日至6月29日的第26周,我国全国哨点医院(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对采集的门急诊流感疑似病例和住院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样本进行了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博卡病毒、鼻病毒和肠道病毒等十种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
一、监测结果
在第26周,全国各哨点医院所记录的流感相似病例在门急诊总就诊量中占比达到了3.8%。在这些哨点医院中,门急诊流感相似病例的呼吸道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最高的三种病原体依次是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率为14.0%)、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1%)以及鼻病毒(阳性率为7.9%)。而在住院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样本检测的阳性率最高的三种病原体分别是鼻病毒(阳性率为7.2%)、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率为6.9%)和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为5.0%)。表1展示了其他病原体的监测数据。这些数据揭示了南北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中也有所不同,详细信息请参考表2和表3。
二、分析及健康提示
综合分析全国发热门诊(诊室)的诊疗数据、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就诊情况以及多病原检测的监测结果,发现所有病例均由已知的常见病原体引起,并未发现任何未知病原体及其引发的新型传染病。新冠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持续走低;在南方地区,这一比率普遍高于北方;对于鼻病毒而言,其阳性率虽有所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在0至14岁的病例中,阳性率相对较高;而在南方,肠道病毒的阳性率持续攀升,明显超过北方,同样在0至14岁病例中,阳性率也相对较高;至于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0至4岁病例组中,其阳性率略有起伏;至于流感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其阳性率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
目前,呼吸道传染病的疫情整体保持在较低状态。自5月下旬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点后,病例数持续减少。然而,我们仍需警惕呼吸道传染病的潜在风险。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应采取措施降低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概率。为此,建议公众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养成卫生好习惯,咳嗽或喷嚏时请用纸巾、毛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同时,务必保持手部清洁,防止用污手触碰眼睛、鼻子和嘴巴,从而降低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
提倡健康的生活习惯:应当做到饮食结构合理、运动量适宜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此来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当出现发烧、咳嗽或者呼吸道感染等不适症状时,应佩戴口罩与他人交往,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同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就医时务必全程戴好口罩;在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搭乘公共交通(比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也请考虑佩戴口罩,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来说,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主动进行疫苗接种:针对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包括孕妇、年幼儿童、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患者等,他们应当遵循疫苗接种指南,接种用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应疫苗。
表1 第26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
备注:“+”符号代表本周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比例与上周相比有所上升;“-”符号则表明本周该病原体的检测阳性比例相较上周有所减少。
表2 第26周呼吸道样本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区域差异
南方地区涵盖以下省份: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以及云南省。
我国北方地区涵盖以下省份:首都北京、港口城市天津、紧邻的河北省、历史悠久的山西省、辽阔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沿海的山东省、人口众多的河南省、神秘的高原地区西藏自治区、历史悠久的陕西省、丝绸之路沿线的甘肃省、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回族自治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负责生产建设的兵团。
表3 第26周呼吸道样本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年龄组差异
图1展示了哨点医院门急诊中流感样病例的数目,这一比例是每周如何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图2展示了哨点医院门急诊中流感样病例的呼吸道样本,每周进行病原体核酸检测的结果,其阳性率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图3展示了哨点医院中,住院患者患有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永川行政服务中心,其呼吸道样本中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这一阳性率每周呈现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