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举行之际,上海市胸科医院共有五项临床研究成果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口头报告环节。这一盛会上,该医院独占鳌头,共有五项研究获得展示机会,其价值不言而喻。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医疗学术领域的智慧力量,也凸显了中国治疗方案在全球肿瘤治疗领域中的日益显著作用。
陆舜教授,作为肿瘤科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带领SACHI研究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双靶向”药物治疗方法,即“赛沃替尼+奥希替尼”的联合应用。与传统的化疗方法相比,该研究发现在EGFR-TKI耐药且伴有MET基因扩增的患者群体中,这种双靶点联合用药不仅能够有效延缓耐药性的发展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在相关活动中,肿瘤科的陆舜教授和虞永峰主任医师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解读。
韩宝惠教授,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领导了CAMPASS研究。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免疫+血管靶向”的治疗策略,将我国自主研发的免疫新药TQB2450与抗血管靶向药物安罗替尼相结合。这一方案在治疗PDL1阳性且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相较于一线标准免疫疗法,展现出了更为显著的疗效。储天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医师,对该研究进行了介绍,同时,韩宝惠教授也对这一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陆舜教授,作为肿瘤科学术的领军人物,与副主任医师艾星浩共同引领的ZG006研究,对新型分子ZG006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进行了深入探究。该研究属于I/II期临床阶段,专注于治疗手段极为有限的难治性小细胞癌领域。这款具有三项特异性的创新抗体药物,在客观缓解率方面达到了超过50%,在疾病控制率方面更是超过了65%,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分享及解析的是肿瘤科青年专家顾琳萍医师和艾星浩主任。
钟华主任领导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针对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SHR-A2102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一种针对新靶点NECTIN-4的ADC药物。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在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潜力。此外,该药物在治疗各种肿瘤时,整体疾病控制率超过了80%。在相关活动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润波担任主讲人。
陆舜教授,作为肿瘤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领导了GFH375研究项目。该项目针对国际上一度被视作“难以药物干预”的KRAS G12D基因突变,开展了I/II期临床试验。研究旨在评估GFH375对携带此类基因突变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显示,该药物的整体客观缓解率高达38%,疾病控制率更是达到了42%。尤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群体中,客观缓解率更是攀升至42%,这一成果令人振奋。在活动期间,肿瘤科的年轻专家顾琳萍医师进行了专题分享,而艾星浩主任则对她的讲解进行了深入剖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褚倩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安文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宋正波教授以及上海市瑞金医院的周敏教授分别进行了线上点评。他们对胸科医院在肺癌临床研究领域所展现的创新精神与前沿地位给予了高度赞扬,并指出医院始终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凭借智慧和辛勤努力,在这片领域深耕细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孙加源副院长强调,医院将不懈追求创新,致力于整合行业智慧,激发创新潜能,促进临床应用,不断向全球心胸疾病的治疗与诊断领域输送“中国智慧”及“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