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女童游泳泡温泉后感染食脑虫!这究竟是啥病?会吃掉大脑吗?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图片

那些毫不起眼的“小虫子”竟然有可能夺走人的生命,这听起来是不是让人感到非常惊恐?“食脑虫”就具备这样的致命风险,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讲解有关它的相关知识。

“食脑虫”真实面目

“食脑虫”其实并非昆虫,而是一种单细胞微型生物,正式名称叫作自由生活阿米巴。在这类生物中,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巴拉姆希阿米巴和棘阿米巴尤为知名。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感染方式,比如福氏耐格里阿米巴一旦进入鼻腔,就能沿着嗅神经侵入大脑。

国内感染现状

在中国,得“食脑虫”病的情况并不常见,这种病的发病率相当低。每年全国总共只有寥寥数例,而幼儿和青少年往往更容易受到感染。尽管病例不多,但“食脑虫”一旦侵入大脑,死亡率就非常高,通常在发病后的短短一周内,病情就会急剧恶化。

早期症状表现

“食脑虫”的初期表现与常见脑膜炎相当接近,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烧、剧烈的头痛、恶心以及颈部僵硬等症状,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这种情况导致治疗时机被推迟,进而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致病厉害原因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的致病力相当强,它能够通过嗅神经直接侵入大脑,绕过人体的免疫防线,而且其繁殖速度极快,一旦进入中枢神经,由于环境条件适宜,仅需数小时就能完成一代分裂,进而引发周围组织的坏死。在炎症风暴爆发之际,它还会导致严重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力上升。

诊断与治疗难题

这种疾病在初期往往会被错误诊断,症状开始时仅表现为“发热”和“头痛”,常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的病毒性脑膜炎而进行治疗。治疗这种疾病所用的有效药物存在分子量大、毒性高、难以通过血脑屏障等问题。基层医院在确诊“食脑虫”这一疾病时也遭遇了挑战,很容易因此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预防感染措施

直接用自来水冲洗鼻腔是不适宜的,使用洗鼻壶时必须确保水已经煮沸或经过消毒处理。隐形眼镜的佩戴需要格外注意卫生,以防棘阿米巴虫感染。在进行园艺工作时,如果皮肤有伤口,应避免接触湿润的土壤或脏水。相比之下,海水和正规的游泳池较为安全,感染的风险较低。

您看了这些内容,应该已经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预防“食脑虫”的感染了。若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不要忘记点赞,并且将它分享给您的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