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个世界无烟日活动举行!世界控烟大会聚焦啥?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图片

不久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以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承办的38届世界无烟日庆典活动,以及《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颁布十周年纪念活动,在首都北京成功举办。活动现场,青少年们高唱《控烟阵线联盟》歌曲。此图由新华社记者孟德育拍摄。

近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召开了世界控烟大会,此会议也被称为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自1967年首次举行以来,它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烟草控制领域的一个关键论坛,且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上一次的会议是在南非的开普敦举行的。这次会议是自疫情爆发后首次得以恢复的会议。

本次会议集中讨论了五个核心议题:如何应对控烟的挑战并构建未来的控烟体系;抵制烟草行业对政策制定过程施加的策略和影响;探讨健康问题以及戒烟支持措施;MPOWER策略,即各国为执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有效降低烟草需求所采取的努力,以及该公约的政策内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经济分析、税收策略和打击非法烟草贸易。世界级的公共卫生权威人士、政府部门代表以及众多民间团体成员汇聚一堂,共同对各国在控烟方面的进步、当前的烟草使用状况以及全球控烟事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评估。

全球平均吸烟率从22.3%降至16.4%

在大会期间,《2025年全球烟草流行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得以发布。这是自2007年以来发布的第十份报告,它持续关注烟草流行的最新动态,并对各国MPOWER各项措施的推进情况进行评估。《报告》显示,从2007年到2023年,全球吸烟率从22.3%下降到了16.4%,在16年的时间里,吸烟率相对减少了26%。但是,每年仍有超过7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报告》揭示,全球各国在实施经过验证的戒烟政策上实现了显著进步。在MPOWER烟草控制计划的六项综合措施中,至少有一项措施涉及的国家数量,已从2008年的44个增长到2024年的155个,这一覆盖范围已扩展至全球超过61亿人口。

MPOWER政策将价格策略视为戒烟的最为有效的途径。然而,《报告》强调,在MPOWER的各项措施中,烟草税收方面存在显著不足。自2022年起,仅有三个国家的税率提升至理想状态,而全球仍有134个国家的香烟价格相对低廉,使得公众能够轻松承担烟草消费。

《报告》特别强调了烟盒包装上的图形警示功能。自2007年起,在MPOWER各项措施中,图形健康警示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最为显著的进步。到了2024年,已有56%的国家在香烟包装上采用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最佳实践标准的图形健康警示。这些警示覆盖了约50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62%。图形警示覆盖区域自2007年的平均28%增长到了2024年的接近6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7年时,控烟工作仅覆盖了9个国家,总人口不足4亿,这一成就充分体现了控烟领域取得的显著进步。

《报告》指出,需拓展覆盖领域,广泛推广大幅图形警示至各类烟草产品(涵盖无烟烟草和水烟);同时,各国应规范包装标签,强化对误导性宣传的禁止,并强制标明戒烟热线电话;此外,还需克服行业障碍,加快推动无烟包装相关立法的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负责人指出,自《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实施至今已有20载,期间取得的成就不胜枚举,值得庆贺。然而,烟草行业依旧在持续变化之中,我们亦需与时俱进。若能将科学、政策与政府决心三者融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便有望构建一个烟草不再夺走生命、损害经济的美好未来。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共同终结烟草流行病的威胁。

电子烟、数字营销为控烟带来新挑战

研究资料表明,在2023年,全球约有736万人因吸烟而离世,这一数字中绝大多数病例出现在中低收入国家。布鲁克斯·摩根,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研究员,这样评价道:“在2023年,烟草暴露已成为最为突出的健康危害之一,全球每8起死亡事件中,就有1起与吸烟有关。”

电子烟等新兴产品的问世,以及烟草行业持续更新的营销手段,对烟草控制构成了新的挑战。《报告》指出,只有保持高度警惕、持续创新,并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我们才能真正保障下一代的健康。

《报告》揭示,自2014年起进行的校园调研涉及154个国家,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超过3000万的13至15岁青少年仍在消费烟草制品。在涉及全球13至15岁人口中占比45%的110个国家里,大约有1200万青少年开始尝试电子烟,这些国家的电子烟使用率加权平均达到了6%。在那些尚未进行电子烟使用情况调研的青少年群体中,占比高达55%(其中绝大多数人居住在禁止销售电子烟的国家),实际上使用电子烟的人数很可能超过了目前统计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已经实行了电子烟销售禁令的26个国家里,青少年的平均使用率依然高达6%,而且有些调查数据在禁售令实施之前就已经出现。在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口味的多样性极大地提升了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中国吸烟率持续下降,无烟政策公众支持度达历史新高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控烟工作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依据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2019年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自2018年始便担负起牵头推进控烟履约工作的重任,并确立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即到2030年,成人吸烟率需降至20%以下,同时确保80%的人口能够享受到无烟法规的全面保护。

政策实施后,效果显著。截至目前,全国254个城市已制定并执行了无烟法规,其中24个城市已经实现了全面无烟立法。这24个全面无烟立法的城市,有效地保护了2.29亿民众免受二手烟的侵害,全国范围内二手烟的暴露率也相应地从2015年的76.3%大幅下降到了2024年的46.5%。根据最新发布的全球成人烟草使用情况调查结果,2024年中国成年人吸烟比例已经减少到23.2%,相比2022年减少了0.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吸烟率正持续稳定地降低。

示范城市在推动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上海等无烟示范城市在成效上表现得尤为显著。自2014年《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以来,北京的吸烟率已经降低至19.2%,比2015年减少了60万吸烟者;餐饮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下降了35.5%,并且累计预防了将近50万例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上海的吸烟率更是低至18.6%,成为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中最低的水平。《柳叶刀》的研究预测指出,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上海模式,预计到2035年将促进GDP增长,增幅介于0.04%至0.07%之间。这一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健康水平的提升、医疗成本的降低以及人力资本的优化。

社会共识不断加强。社会规范正在经历变革,无烟政策得到了公众的高度认可,支持率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复旦大学的研究显示,超过九成的民众赞同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全面禁止在室内公共区域、职场以及公共交通工具上吸烟。目前,大多数吸烟者已经达成共识,不在孕妇和儿童面前吸烟。在城市地区,年轻吸烟者的比例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戒烟人数以及有意戒烟者的比例也在持续稳步增长。

尽管我国在控烟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仍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21年发布的报告,我国目前吸烟者数量超过3亿,同时,有7.4亿人暴露于二手烟中,这其中还不包括1.8亿的未成年人。《2024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进一步表明,餐厅、家庭以及室内工作场所仍然是二手烟暴露的高发区域。

烟草消费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而且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研究数据,2018年,与烟草相关的疾病给我国带来的经济负担累计达到了1.52万亿元,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同年1.16万亿元的烟草税收收入。在MPOWER的各项措施中,我国在监控方面已实现卓越表现。鉴于最大化保护民众健康的目标,若能在防范二手烟暴露和提升烟草税两方面达到国际最佳标准,我国将有力推动全球控烟事业的发展。

青年成控烟生力军,创新形式推动无烟文化深入人心

全球戒烟运动正遭遇烟草产业的有组织抵制。尽管国际烟草企业声称重视公众健康,但它们的主要收益依然严重依赖于传统香烟的售卖。这些公司利用以下三种策略向年轻人群推广产品: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精确的市场营销、推出吸引人的香味和包装设计、在学校周边区域大量布设销售点。这类商业活动明显削弱了各国控烟措施的实际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加大控烟投入具有三重战略意义:首先,它能够显著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次,从经济角度看,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庞大的医疗费用,还能通过烟草税为财政提供支持;最后,在社会层面,相关政策措施一直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与强烈支持。当前公共卫生资源普遍面临紧张局面,在此背景下,加强控烟措施成为了最具经济效益的公共决策方案。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克服两个核心难题:一是政府必须展现出坚定不移的决心,二是整个社会需共同抵制烟草行业。

联合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将年轻人视为变革的推动者、创新的引领者以及政策制定的合作伙伴。在全球戒烟运动中,年轻人的力量正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在本次大会的各项议程中,均着重强调了青年领导力及其在公共卫生事务中不可或缺的倡导作用。

我国各大高校的学生正以充满创意的方式参与到禁烟活动中。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思维和社交网络优势,通过举办辩论赛、进行主题演讲、制作短视频、组织校园展览等多种互动方式,普及烟草危害知识,推广禁烟理念,从而有效提升了禁烟政策的社会影响力。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青年对戒烟的认识,还激发了全社会对无烟环境的重视,有助于广泛推广无烟文化,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增添了青春的活力。(本报记者 王美华)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01日第09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