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有难题?湖南省肿瘤医院带你一次弄清煎煮方法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每一味药材虽看似普通,实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是古今文化知识与智慧的结晶。在恶性肿瘤的防治方面,中医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肿瘤患者和癌前病变患者亦寄希望于中药以守护健康。然而,部分患者在服用中药时却面临困扰:中药究竟该如何煎煮?如何服用?为此,今天湖南省肿瘤医院将为您详细讲解中药的煎服方法。

煎煮器具:宜砂陶,忌金属

煎煮过程中,容器需与中药材直接接触,同时中药的煎煮时长通常较长。因此,容器材质需具备稳定的化学特性,并且能够均匀地承受热量。砂锅和陶锅是较为理想的煎煮容器选择,而现代的搪瓷、玻璃等材料也同样适用。

务必注意,铜、铁、铝等金属制品的锅具不宜用来煎煮中药,因为此类金属可能会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产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药效,甚至可能生成有害物质。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电煎药壶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极大地便利了中药的煎煮过程。

煎前准备:选活水,略浸泡

现在医院所提供的中药多采用小包装形式,通常不需要事先清洗。然而,在煎煮之前,可以将药材放入锅中浸泡,这样做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释放。浸泡完成后,无需更换水,直接加热煎煮即可。

选择水源通常以“活水”为佳,这指的是清澈且不断流动的水源。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纯净水或自来水,以规避那些含有杂质或异味的液体。此外,某些中药配方要求使用特定类型的液体进行煎煮,例如,《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茯苓甘草大枣汤需用“甘澜水”,炙甘草汤则需用“清酒”,而枳实栀子汤则需用“清浆水”等。

在医生开药方时,若需采用特定液体,将会予以说明;若未作特别说明,则默认患者可用纯净水或市供水。

在浸泡过程中,通常应确保水位高出药材2至5厘米,一般浸泡时长为20至30分钟。若药方中包含矿石类药材,例如代赭石、海浮石、磁石等,或甲壳类药材,如龟板、鳖甲、龙骨、牡蛎、石决明等,则应适当增加浸泡时间。

煎煮次数与时间:煎二遍,适时间

中药通常需煎煮两次,以确保药效得到充分释放。煎煮的时间会因药物的种类和特性而异。通常情况下,首次煎煮应在水开后转为小火,保持20至30分钟,之后将药液过滤,并重新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第二次煎煮同样在水开后,时间可以适当减少,小火煎煮15至20分钟即可。最后,将两次煎煮得到的药液合并,即可服用。

针对不同功效的药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煎煮时长;例如,对于具有解表、清热作用的药材,应避免长时间煎煮,以免有效成分蒸发;而对于具有补益作用的药材,则可以适当增加煎煮时间,以确保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特殊煎法:先后有序,处理得宜

在拿到中药处方时,我们有时会发现某些药材旁边会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泡兑”等字样。这些标记的存在,是因为这些中药材具有独特的性质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它们在煎煮过程中需要采取特定的处理方法。

“先煎”意味着需先将该药材煮沸30至40分钟,随后再加入其他药物。“后下”则是指在其余药材煎煮完毕前10至15分钟,将此药投入锅中。“包煎”是指将药材用纱布或滤袋包裹,然后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烊化”的操作是将药物置于碗中,倒入已煎好的药液,使其溶解并充分混合。“另煎兑”指的是将此药单独煎煮,提取药液,再将所得药汁与其它药物煎得的药液相混合。

服药方法:结合病情,灵活掌握

中药一般适宜在温热状态下饮用,且需在用餐或服用西药后间隔30至60分钟,以防止与食物或他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通常一剂中药煎煮后应得药液400至600毫升,可分作早晚两次服下。根据具体病情,剂量和频次可作适当调整,例如,对于化疗后出现消化道不适的患者,若一次性服用200毫升中药汤剂,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并加剧呕吐症状,故患者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服用方式。

《本草纲目》中提到:服用汤药时,即使药材选择精良,加工制作符合规范,但若煎药人操作粗心大意,火候掌握不当,水火使用不恰当,那么药物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表明煎煮过程同样是确保中药疗效的关键步骤。关于中药煎服的其他疑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问!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