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女子因肿瘤标志物异常崩溃大哭!疑病症究竟多可怕?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关于健康问题,有些人深信自己生了病却检查不出任何异常,而有些人明明有病却不愿意去医院治疗,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疑病症引起的。接下来,我们将对疑病症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图片

疑病症的自我认知

图片

疑病症患者往往对医生的诊断和检查结果持怀疑态度,坚信自己身体有恙。例如,文中提到的“我”在肿瘤标志物数值出现轻微异常时,医生告知无需过分担心,然而“我”仍旧坚信身体存在异常,频繁进行各种检查以寻求心理安慰。这类患者常常认为疼痛感是真实存在的,难以接受其可能是由精神焦虑引起的。

疑病症的临床表现

图片

目前尚无特定的量表用于确诊疑病症,然而,该病症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障碍的症状,焦虑量表中包含相关的问题。其典型症状包括不相信自己的症状是由焦虑引起的,对诊断结果持怀疑态度,认为自己患病,且对于一种疾病的排除会担心另一种疾病,例如,即便“我”反复检查,仍然感到不安。

疑病症的促发因素

图片

常常是焦虑情绪触发了疑病症,此时的人往往持有较多的负面想法,对问题的看法也和平时不同。比如晓文,她出现了手麻、肉跳、手抖等精神系统的症状,这很可能是因为焦虑导致的身体反应。然而,她却误以为自己患上了渐冻症,因此陷入了消极和绝望的情绪中。

疑病症患者的行为特点

图片

疑病症患者频繁进行体检,对自身状况过度关注。他们反复检查以求得内心的安宁,比如“我”就多次检查以求得安心,晓文则怀着确诊的期待去检查。白山指出,这些人渴望得到答案,解析身体出现的症状,然而,也有人因恐惧就医,半年后仍对胰腺癌的症状表示疑问。

不同人群的疑病表现

每个人的疑病表现各异。晓文对于疑似渐冻症的态度是“视死如归”,毫不犹豫地去检查;而白山的父母则相反,他们有病不去看医生,这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使得双方很难达成共识;病友们普遍认为疑病心理源于对死亡的恐惧,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分心,但疑病症患者却将这种恐惧放大了。

疑病症与生活经历

图片

疑病症的形成与个人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李婷在确诊为焦虑症之后,尽管正在攻读研究生,却依然饱受失眠和心悸的困扰,她时常为错过的就业机会而痛苦不已。恶劣的就业环境使得她的父母对她坚持的信念表示认同。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压力,往往会使她的疑病情绪加剧,进而对她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