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核心行业深度解析:医药与半导体的机遇与挑战
科创100指数的行业配置主要集中于硬科技领域,特别是医药生物行业(占比30%)、半导体行业(占比28.7%)以及新能源行业(占比17%),这三大关键领域共同占据了超过75%的比重。与科创50指数在半导体领域的集中度(占比58.6%)不同,科创100指数的行业分布更为均衡,从而有效减少了因单一行业周期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一)医药生物:创新驱动下的估值修复
医药行业作为科创100指数中权重最高的领域,正同时享受到基本面和政策的双重利好。
创新药物的商业化实施阶段,政策调整为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开启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渠道;以百济神州为例,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实现了50.17%的增幅,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其商业化实力的提升。在我国,诸如国产GLP-1类药物和ADC(抗体偶联药物)等前沿药物研发领域已进入临床试验的第三阶段;预计在2025至2026年间,这些药物将迎来上市的高峰期。
估值修复潜力巨大:经过2024年的调整,医药行业估值已回升至近十年内40%的水平,机构持股比例亦处于较低的历史阶段。东莞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医药行业有望迎来长达4至5个季度的景气度上升周期,GLP-1减肥疗法、阿兹海默症等细分领域可能成为新一轮创新的领头羊。
(二)半导体:周期复苏与自主可控双主线
全球市场周期正逐渐触底反弹,根据历史记录,半导体产业每四年经历一次周期性波动,目前正处于下降周期的尾声,库存清理工作即将完成。2025年第一季度,该行业的收入实现了12.6%的同比增长,标志着行业拐点的初步显现。
我国国产替代进程进入关键阶段:尽管在设备国产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在光刻、量测、离子注入等关键技术环节,国产化比率依旧不足15%。诸如华虹公司、复旦微电等科创100指数成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实现国产化。政策层面要求半导体企业必须满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的双重条件,以此加强技术防护。
国产算力加速AI发展:DeepSeek-R1等国内大型模型的出现刺激了算力需求增长,这一需求涵盖了芯片设计、设备和材料等整个产业链,例如源杰科技(专注于光芯片)和杰华特(专注于电源管理芯片)在AI算力中心建设的热潮中持续获益。
三、科创100指数ETF(588030)作为一款规模居首的工具型金融产品,备受市场关注。
在全市场11只科创100ETF产品中,科创100指数ETF(代码588030)表现突出,位居市场前列,成为投资者在科创领域寻求成长潜力的首选投资工具。
2025年7月1日之前,科创100指数ETF(代码588030)的规模已经达到了63.22亿元,这一数字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市场前列。值得一提的是,该ETF在首次发行时募集到了26.6亿元资金,这一成绩使得它成为了2023年成立的最大规模的股票型ETF。近一年来,平均每天的成交额超过了4亿元;特别在2025年2月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DeepSeek概念行情中,单日成交额达到了8.5亿元,这一纪录发生在2月24日。
在科创板中,我们精选了市值适中且流动性较强的100家企业,这100家企业是在剔除科创50成分股后,市值排名前100的公司。这些企业涵盖了半导体(占比18.6%)、生物医药(占比30.6%)、新能源(占比19.7%)以及高端装备(占比10.9%)等多个硬科技领域。十大权重股阵容中囊括了思特威(权重3.09%)、百济神州(权重2.45%)、恒玄科技(权重3.09%)等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这些公司的总权重达到了24.45%,显示出较高的分散性。
成分股的平均研发投入比例超过了15%,这一比例明显超过了A股整体市场的水平(大约为5%);在2024年的营收增速方面,中位数达到了18%,而净利润增速的中位数更是高达12%,这两个增速都远远超过了沪深300指数的5%和3%。
成分股的平均市值大约在147亿元左右,其中82%的比重分布在市值200亿元以下的企业中,这一分布与科创50指数(平均市值为463亿元)形成了明显的区别,因而更擅长发现和把握中小市值企业的高增长潜力。
文中所述的ETF产品风险级别划分是中高等(这一评级由管理人提供,而实际销售时的评级则需参照各代销机构的评定结果)。
风险提示:投资于基金存在风险,投资者在投资时需保持谨慎态度。基金并非如银行储蓄或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其风险与收益状况各异。投资者不仅有可能获得基金投资带来的收益,同时也可能面临相应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在管理及运用基金资产时,将秉持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态度,然而,并不能确保本基金必然实现盈利,亦无法确保收益的稳定性。基金净值有可能出现波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能作为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担保。同时,基金的过往业绩也不能作为其未来表现的预测。投资者需仔细研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产品概要》等相关法律文件,并密切关注本公司发布的适当性评估意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销售机构对适当性的看法可能存在分歧,本公司提供的适当性匹配建议并不代表对基金的风险与收益作出具体评估或提供保证。在《基金合同》中,基金的风险收益特性与风险等级因考量因素各异,故而存在差异。投资者需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与收益特点,同时考虑个人的投资目标、投资时间、过往投资经历以及风险承受水平,做出审慎的投资选择,并自行承担相关风险。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不应轻信那些违反法律法规的销售行为和违规的宣传推广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