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简化进口水果境内检疫措施,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图片

图片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广大民众的神经。近期,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例行政策吹风会上,海关总署对进口水果的国内检疫流程进行了简化,这一举措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的负责人杜朝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些年,我国民众对车厘子、蓝莓、牛油果等进口水果的需求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依照我国与相关国家所签署的双边协议规定,某些产地的水果在出口过程中必须在运输过程中进行冷藏处理。通常情况下,企业会选择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对水果进行冷藏。在水果抵达口岸环节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海关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开箱检查,以评估集装箱内冷处理的效果,这一操作会占用相当多的时间。

为确保进口水果安全且风味保持,迅速送达消费者手中,海关与出口国相关部门在植物检疫领域加强协作,共同打造数据互认平台。出口国在装运水果时,需通过该平台发送温度探针校准等关键信息至我国,海关人员则在线上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核。此举有效降低了现场开箱检查的频率,大幅缩短了现场查验所需时间,显著提升了通关速度,降低了企业通关费用,进而推动了双边经贸交流。

杜朝新指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进行的简化境内检疫措施试点工作效果显著,海关总署已决定在全国海关范围内推广这一做法。未来,海关部门将致力于寻找新的海关监管数据获取渠道,通过数据共享和共同治理,持续提高贸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从而提升进口水果等民生消费品在口岸的通关效率,更有效地满足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增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