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手术吃药,按摩颈部就能提升大脑排毒效率?究竟咋回事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我们的大脑每日分泌大约500毫升的脑脊液,这一被称为“活水系统”的结构,不仅承担着营养物质的输送任务,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排污管道”角色。研究表明,脑脊液循环的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然而,传统的药物治疗难以精确调节这一独特的循环系统,而外科手术又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幸运的是,这项新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内外兼修”的绝佳方案。

近期,位于韩国的大田基础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在《自然》期刊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进展,该研究指出,通过非侵入性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进行调节,能够显著提升脑脊液引流的效率,同时在不造成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有效促进大脑内代谢废物的清除,这一发现为深入探究脑部清除机制的调控原理以及探索无创干预策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无需手术或药物,只需轻柔按摩颈部,便能显著提高大脑“排毒”效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图片

一、脑脊液(CSF)排出通过浅颈淋巴系统(scLVs)

小鼠颈部的浅表颈淋巴管,负责将淋巴液输送至下颌下淋巴结、副下颌下淋巴结以及腮腺淋巴结,与此同时,深部颈淋巴管则将淋巴液引流至深颈淋巴结。观察Prox1-GFP小鼠后,我们发现三组浅表颈淋巴结始终存在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然而副下颌下淋巴结的分布却有所变化,具体可分为三种形态:第一种类型占61.0%,表现为副下颌下淋巴结与下颌下淋巴结相融合;第二种类型占31.2%,副下颌下淋巴结独立存在;第三种类型占7.8%,副下颌下淋巴结与腮腺淋巴结相融合。

为了清晰地揭示这些淋巴结在脑脊液(CSF)引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员选择在麻醉小鼠的小脑延髓池部位注入了一种荧光示踪剂(TMR-dextran)。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一半的CSF是通过scLVs引流到下颌下及其相关淋巴结,另一半则是通过dcLV引流至深颈淋巴结。此外,淋巴管scLV-1/2的收缩特性在CSF引流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动力角色。此外,在食蟹猴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相同的通路得到了验证,荧光微球在硬腭淋巴管以及下颌下淋巴结中均有出现,这一现象与小鼠实验中的结果相吻合,这表明了物种间的通路保守性。

图片

二、scLVs的上游连接

深入调查上游的通路,揭示了脑脊液通过颅外途径流动的情况:scLV-1的上游连接点位于:通过位于颅内的硬脑膜淋巴管(这些淋巴管沿着翼腭动脉的路径行走),并与颅外的眶周淋巴管相连接。scLV-2则具有两个上游网络:路径一,是从嗅球附近的硬脑膜淋巴管出发,穿过筛板,然后与嗅黏膜以及鼻侧壁的淋巴管汇合;路径二,则是沿着翼腭动脉的脑膜淋巴管行走,最终与腭大动脉或神经旁的降支淋巴管相接通。鼻淋巴管的独特走向表现为:其中一部分鼻淋巴管会穿越切牙孔,与硬腭的淋巴管相接,然而它们并未与软腭的淋巴管相连接。通过猴类实验的研究,我们确认了这种引流路径在小鼠身上也存在相似性。

图片

三、衰老通过scLVs减少脑脊液引流

老年小鼠(80-95周大)的鼻粘膜淋巴管面积显著缩小,减少了80%,而硬腭淋巴管的数量也出现了明显下降,降幅在43%-71%之间。这一变化导致了脑脊液(CSF)向颈部淋巴结的引流量减少了30%。然而,scLVs的收缩功能(包括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并未受到损害。在转录组分析小鼠样本时,研究人员观察到老年小鼠体内Nos3high LEC亚群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达到了30.3%,而这一比例在年轻小鼠中仅为2.0%。同时,与NO合成相关的基因如Nos3、Sod2、Gch1的表达水平也有所上升。然而,eNOS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却出现了下降,这表明NO信号通路可能存在翻译或蛋白质稳定性方面的障碍。

图片

四、机械刺激增强CSF流出

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种力控机械刺激设备,该装置能够模仿按摩手法,对小鼠颈部的浅表淋巴管施加精确的压力,以此帮助缓解老年小鼠脑脊液排出的不畅问题。实验被划分为两个组别,一组为低强度(0.01-0.02 kgf)另一组为高强度(0.04-0.08 kgf),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强度刺激,仅需进行5分钟的按摩,脑脊液示踪剂在浅表颈淋巴管中的荧光信号便增长了2.29倍;而按摩时长增至20分钟,下颌下淋巴结中的荧光信号则增至原来的3倍。然而,对于高强度刺激,却出现了相反的效果,淋巴管出现收缩现象,脑脊液的排出量也随之减少。

格外令人鼓舞的是,这种机械性的刺激对年迈的小鼠也展现出显著效果。在进行了20分钟的轻柔按摩后,老年小鼠的脑脊液分泌量显著提升,达到了原来的2.81倍,成功抵消了与年龄相关的分泌障碍。机制分析揭示,这种效果的实现依赖于一氧化氮信号的完整性,因为使用NOS抑制剂L-NAME能够阻止31%的刺激作用。尤为关键的是,这种干预措施能够促使衰老小鼠的脑脊液引流功能恢复至与年轻小鼠相近的状态,并且即便经过连续四天的持续干预,其效果依然得以维持。

图片

小结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脑脊液排出的新途径,而且还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全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未来,或许“按摩洗脑”将作为一种被科学认可的保健手段出现。我们期待着更多创新突破,共同守护大脑的健康。

尽管这项技术目前尚未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然而,我们仍能从相关研究中汲取诸多有益的见解:

颈部按摩需轻柔,勿使力度过大;采取低强度、有规律的按压方式,或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注鼻腔的卫生状况:鼻腔内的淋巴管道是脑脊液排出的关键途径,确保鼻腔的畅通(例如,通过预防慢性鼻炎)对维护大脑健康可能具有积极作用。

坚持锻炼:通过咀嚼、交谈等面部活动,能够激发硬腭的淋巴管道,进而间接推动脑脊液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