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两位来自福建和安徽的家长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表示他们的孩子不幸感染了阿米巴原虫。经过对脑脊液的抽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一名5岁的女孩感染了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而一名6岁的男孩则感染了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目前,两人的病情均不乐观。
北京地坛医院的专家指出,脑膜炎可能由三种阿米巴原虫引起。其中,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和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引发的脑膜炎病情发展迅猛,死亡率较高,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供治疗。
这类阿米巴虫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存,它们在自然水域中普遍存在,所以夏季感染病例较为常见,家长们带小孩外出游玩时务必提高警惕。
阿米巴原虫广泛存在,三种可致脑损伤
根据资料记载,阿米巴原虫,又称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其体型微小,最小者仅有2至3微米,而较大的个体甚至可以长到5毫米,肉眼可见。这种生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阿米巴原虫种类繁多,其中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仅有三种,分别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卡氏棘阿米巴原虫。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病例在临床实践中极为罕见。田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的副主任医师,向记者透露,她曾在门诊遇到一位感染了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的患者。该患者脑部受损情况严重,之后便转至神经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田地情况说明,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能随呛水侵入人体鼻腔黏膜进行繁殖,进而沿着嗅神经侵入大脑,导致阿米巴脑膜炎;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不仅可引起脑膜炎,还可能引发皮肤病变、鼻窦炎等症状。若仅出现皮肤病变,其病死率并不高,然而若脑部发生病变,病情则相对严重。
卡氏棘阿米巴原虫能够导致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这种疾病首先在皮肤、眼部、肺部、肠胃等部位引发肉芽肿,当人体免疫力减弱时,原虫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进而引发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与其它两种疾病相比,卡氏棘阿米巴原虫引起的病程通常较长,多数情况下不会致命石家庄市神兴小学,但少数患者有可能自行康复。
预后不佳,尚无特效药
经两位家长陈述,孩子们的状况均不理想,其中一位已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另一位则已奔波于数家医院之间,目前正于上海接受治疗。
吉林医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其论文中指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体引发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的致死率超过95%。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阿奇霉素、利福平和米替福新等药物联合治疗,然而这些药物存在毒性较大和疗效不佳的问题。鉴于对致病性自由活动阿米巴的药物研究相对匮乏,目前治疗此脑膜炎的药物选择均基于临床经验。
这两种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脑膜炎,其病情通常发展迅猛,死亡率较高。在我国已发表的案例中,尚无预后特别乐观的实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往往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害,而更令人棘手的是,目前针对这种脑膜炎尚无特效药物,仅有部分文献提到某些药物可能适用。田地这样说道。
在此情况下,进行疾病预防和早期检出显得更加重要。
在环境中,存在众多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诸如阿米巴原虫之外,还有病毒、细菌以及真菌等,它们均有可能导致脑膜炎的发生。这些病原体包括但不限于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肠道病毒以及李斯特菌等。
感染后,多数人会出现发热症状,同时,神经系统感染还可能引发头痛、恶心、呕吐、谵妄、昏迷以及癫痫等并发症。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并在必要时采集脑脊液以进行实验室检验和病原体检测。
夏季野外玩水警惕感染
夏日成为戏水活动的高峰时段,两位家长均反映,在孩子们发病之前,他们有过游泳、享受温泉或者与同伴们嬉水打闹的经历,他们猜测可能是在这些活动中感染了病毒。据相关报道,2022年12月,韩国首次发现了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的感染病例,该国疾病管理机构已敦促当地居民在疫情高发区避免下水游泳。
田地指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与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均属于独立生活的阿米巴原虫种类,它们在自然界的淡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包括湖泊、河流、温泉等地,同时也可能出现在不洁的泳池、下水道、湿润的土壤以及腐烂的植物中。这些原虫偏好温暖的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感染病例在夏季较为多见的原因之一。
夏日不宜涉足水质不佳的水域游泳,务必注意保护鼻腔和口腔,避免水进入。未经消毒处理的水域中潜藏着众多致病微生物,一旦呛水,肺部、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等多个部位都可能遭受感染,家长们务必提高警惕。田地如此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