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体验那种原本想检测自己是否怀孕,却意外收到了流产证明的惊悚感受吗?在3月16日,浙江台州就发生了这样一件荒唐的事情,现在,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团
事件回顾
3月16日,浙江台州一位男士陪妻子去医院做孕期检查,却意外地得到了医生给出的“建议流产”意见。这位男士对此提出了疑问,而医生则解释说这是由于电脑模板出现了差错。在门诊病历上,记录着“停经34天住院病历格式,建议流产”,但事实上,这对夫妇并没有流产的打算。目前,他们还没有接受任何流产治疗,然而这份错误的诊断可能会对他们的后续治疗产生误导。
模板错误成因
所谓模板,实际上就是电子病历的模板。通过实施电子病历,医生们能够从繁重的书写任务中解脱出来,他们可以在既定的模板中录入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原有患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和更新的。所谓的“模板错误”是指在填写资料时,重要信息没有经过准确更正,比如之前提到的患者诉求“要求流产”没有被移除,仅仅是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操作,就很可能引发错误。
便捷背后风险
医生在记录病历时虽然会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病情进行深入思考和纠正的好时机。然而,使用病历模板虽然能让人更快地完成工作,却往往忽视了这一关键步骤。近年来,类似因忽视这一环节而导致的错误屡见不鲜。例如,有男性患者被错误地诊断为“月经不规律”,有男子住院时被发现“怀孕 3 个月”,甚至有老人被误诊为患有子宫肌瘤。这些真实的案例都揭示了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样,处方的格式也是有固定样式的,一旦模板出错,就可能会让患者服用了不对的药物。
误导诊疗隐患
夫妻若重返医院,不当的主诉可能会误导医护人员。如果后续医生没有与他们进行充分交流,就可能导致原本需要保胎的患者接受了流产等严重错误的治疗。这样的错误会给诊疗过程带来极大的风险,所以绝不能被忽视。
关注应对之举
医疗安全存在“模板错误”的风险,这一状况已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提出要求,医疗机构在使用电子病历时,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病历管理对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医疗机构还需采取切实措施,以预防“模板错误”等新型风险的出现。
完善防控机制
医疗系统针对纸质病历和处方设有预防及修正错误的措施,但这类措施在电子化时代显得不够适用。为此,我们需着手构建智能审核系统,规范电子模板的使用准则,对关键数据进行归零并重新录入,限制复制粘贴的使用,同时制定符合电子化时代的核对制度。这些改进措施需尽快落实,以保障医疗信息化的安全。
大家都在琢磨医院该如何落实这些预防手段,力求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失误再次上演住院病历格式,赶紧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同时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