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哮喘的传统药物在重症哮喘治疗中效果并不显著,而生物药物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这些生物药物具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适合哪些患者使用?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生物制剂的诞生背景
在重症哮喘的治疗中,传统药物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近些年,随着医学对哮喘病理解剖机制的深入研究,众多生物制剂陆续推出。这些生物制剂能够针对重症哮喘中的关键炎症途径进行精准打击,就如同在错综复杂的战场上锁定目标进行攻击,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生物标志物的判定依据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把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当作一个重要参考,数值一旦达到或超过每微升150个,就可以诊断为EOS表型。这个指标对于启动和评估生物制剂治疗效果非常有帮助。对于病情较重的哮喘患者,我们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这样的检测。2型哮喘属于重度哮喘的常见种类,其表现不仅体现在外周血和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且还可能伴有FeNO以及血清IgE水平的上升。
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哮喘患者的过敏反应强度可以通过检测特异性IgE水平来衡量,而血清中总IgE的含量则对确定抗IgE疗法的用药剂量和预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生物指标从不同层面揭示了重症哮喘的病理变化,检测这些指标对于准确对患者进行分类和病情评估极为关键,同时也是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和预测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抗IL - 5Rα单抗的疗效
在治疗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方面,抗IL-5Rα单抗展现出其功效,它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液、痰液及组织中的EOS数量,进而减轻症状。对于那些初始外周血EOS计数达到或超过300个/μL的患者,此药物能够显著降低年度急性发作频率至74%,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
不同生物制剂的适用人群(一)
患有重度哮喘的人,如果他们的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达到或超过每微升150个,那么他们可以采用抗IL-5Rα单抗疗法。特别是那些同时患有持续性气流阻塞、慢性鼻窦炎并伴有鼻息肉,或者正在接受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维持治疗,以及过去有多次急性发作病史的患者,这种治疗手段的效果尤为显著。依据我国上市后的实际研究数据,经过16周的治疗过程,有超过七成的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同时,超过九成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未经历急性病情的复发。
IL-4Rα适用于治疗中至高剂量的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使用了LABA、LAMA等药物联合治疗后,症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并且血清总IgE水平较高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者。治疗之后,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减少了,从47.7%到59%。对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300个/μL或以上的患者,这个比例还能进一步降低到71%。对于那些哮喘症状控制效果不好,同时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较高的重症哮喘患者,我们建议采用抗IL-5Rα单抗来进行治疗。
你对生物制剂在哮喘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有哪些新突破你认为可能会出现?若这篇内容对你有所启发,不妨给予点赞,并考虑分享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