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安琪 李雅斓
气温逐渐攀升,即将迎来“三伏天”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自然界中的阳气日益旺盛,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那么,哪些人群适合进行冬病夏治?三伏贴敷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7月2日,极目新闻特别邀请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二病区副主任杨超,走进“市民有约·楚天名医大讲堂”,与市民共同探讨这个备受关注的“冬病夏治”话题。
【专家名片】
姓名:杨超
担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二病区副主任,目前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的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传承研究分会的委员,以及湖北省中医师协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精通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习惯性便秘等;此外,还擅长处理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如痴呆、中风后遗症、失眠等,也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同时,还善于运用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调理。
门诊时间:国医堂周二上午,周日全天
冬病夏治正当时,这些疗法可尝试
杨超解释道,冬病夏治这一疗法主要针对那些在冬季频发的疾病,选择在炎热的夏季进行医治。此类疾病在寒冷的冬季容易发作或病情加剧,中医学称之为“冬病”。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准则为“寒者热之”,这一原则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以及“长夏胜冬”的说法,即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夏治”。夏季气温攀升,正是人体阳气旺盛、有利于治疗的时期。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段。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针灸、艾条灸、拔罐、物理治疗、推拿、浸泡沐浴等多种疗法。此外,还包括服用具有温补阳气的药物和食物。杨超指出,三伏贴是冬病夏治中应用广泛的方法之一。在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三伏天,人们会将具有温阳散寒、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研磨成粉末,再以蜂蜜、麦芽糖、芝麻油等材料进行调和,将其敷贴于特定的穴位。这样做,药物能够通过皮肤被吸收,进而渗透到体内,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提升机体免疫力的效果。由于每个人的病症各异,因此敷贴的穴位也需要根据辨证来选择。
杨超强调,艾灸疗法具备温经驱寒、活血通络、补益阳气等多重功效。夏季施灸,能够利用自然界中的阳气,从而提升艾灸的治疗效果,对于缓解虚寒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夏季,适量摄取具有温阳散寒、健脾益肾功效的中药,有助于提升人体阳气,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借助食疗方法辅助冬病夏治也是可行的,比如,增加温热食物的摄入,诸如羊肉、鸡肉、核桃、桂圆等,有助于补充人体阳气;同时,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能够加强脾胃功能,并促进体内湿气的有效排出。
并非人人皆宜,虚寒体质最适合
冬病夏治虽有益,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其基本准则是适用于那些体质偏阳虚,或者体内有寒邪积聚的人群。杨超向记者透露,冬病夏治适宜于那些体质偏阳虚、气虚的人群。这类人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畏惧寒冷、不喜欢吃冷食、容易感到风凉,尤其在夏季,他们特别害怕冷气,四肢末端常常感觉冰冷;有时脚底、腰部会感到寒冷,身体容易出汗,出汗后身体会感到更加寒冷,喜欢晒太阳,饮用牛奶或食用生冷食物后会出现腹泻;或者表面上看似有内火、嘴唇干燥、舌头干燥,但若使用寒凉药物治疗,病情反而会加重,而食用温热的食物则会感到舒适……总之,当遇到寒冷时,身体的不适感会加剧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或者白天病情较轻,晚上病情加重,上午病情较轻,下午病情加重,春夏季节病情较轻,秋冬季节病情较重,这些现象都与身体阳气不足有关,因此适合进行冬病夏治。
杨超指出,冬病夏治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慢性肺部疾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肺脏偏好温暖而忌讳寒冷,那些频繁感冒以及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其发病往往与体内寒邪有关。进入冬季,外界的寒冷会激发体内的寒邪,内外邪气相合,导致肺气闭阻,从而引发咳嗽和哮喘等症状,甚至夏季用冷水洗手也可能诱发咳嗽和流鼻涕。在夏季阳气充沛之时或病情处于稳定阶段,患者应适时补充阳气,驱散体内寒气;到了冬季,适当避免寒冷的侵袭,这样便能有效地减轻冬季发病时的症状。
杨超指出,冬病夏治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体质虚弱的患者进行调理,然而,若患者表现出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舌色偏红等热性症状,那么他们很可能属于实热或阴虚火旺的体质,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冬病夏治并不适宜。
贴敷后忌着凉,请注意这些事项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长期举办“冬病夏治”活动,一贯秉持“一人一方”的原则,每年服务人次接近万人。该科所采用的冬病夏治敷贴并非一次性治疗,而是先进行拔罐,随后再敷贴。杨超指出,有走罐、闪罐、平衡罐等多种罐法可供选择,以适应患者各自的特殊需求。在火罐之后,根据个人体质进行敷贴,这种做法能实现1+1大于2的效果,使三伏贴的药效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三伏贴的敷贴时长成人通常为2至4小时,儿童则约为0.5至2小时。在贴敷过程中,若感到皮肤瘙痒、灼热或疼痛等不适,应立即取下膏药。此外,敷贴期间需注意饮食,应避免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影响药物吸收及疗效。敷贴之后,需注意不要使用空调或风扇,同时应避免用冷水洗澡,以防寒湿之邪侵袭身体,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敷贴区域皮肤可能呈现红肿、瘙痒或起水泡等反应,这些都是药物作用的正常现象。若水泡较小,无需特别处理,让其自行吸收;若水泡较大,则可用消毒过的针具轻轻挑破,将泡内液体排出,并保持局部清洁与干燥,以防发生感染。
杨超指出,三伏贴所用的中药多为辛温热性,适宜用于治疗虚寒之症,而不适宜用于治疗热性疾病。热性疾病患者若误用此类药物,如同在火上加油。此外,佩戴心脏起搏器的老年人、正处于月经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有水痘或出疹子的儿童均不适合使用三伏贴。
据消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将于2025年夏季的初伏期间,于7月10日启动冬病夏治三伏贴的预热活动。医院汇聚了多个学科的专家,与省内资深的中医师们携手合作,通过中医的诊疗方法协助病患缓解身体不适。活动当日,现场将提供针法、灸法、按摩治疗以及外治法等四大类中医适宜技术的体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