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每年输8瓶液成输液大国!多地控制或取消成人门诊输液,能遏制过度医疗?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按照“口服药物为首选,注射药物次之,输液作为最后手段”的用药准则,输液本不应被过度使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输液能快速恢复健康”的误区却广泛流传。因此,我们必须对门诊输液的具体情况做一番深入剖析。

取消门诊输液的通知_ 成人门诊输液取消政策 _

输液乱象现状

现在不少医院的就诊区里,输液的情况往往偏多。比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过去它的普通门诊输液区总是很挤,2018年就有六万患者在这里进行了静脉注射。很多人觉得输液能迅速治病,于是主动要求输液,这导致门诊输液的使用量越来越大。

吉林取消行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了调整,决定停止提供成人静脉输液服务。这一改变使得许多医护人员得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取消门诊输液的通知,因此他们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到救治急需救治的急症和重症患者的工作中,以及那些病情复杂且治疗难度大的疾病患者。吉林省卫生健康部门对那些病情危重的成人门诊患者同样实施了应对措施,病情较重的患者则被优先安排入院接受治疗;另外,对于符合急诊救治标准的患者,相关部门会引导他们前往急诊科接受相应的救治。

安徽清单管控

2014年8月18日,安徽省首次发布了关于临床输液不宜使用的名单。该名单详细记录了8种适合输液的情形,同时列出了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在内的53种门诊治疗中通常不需要输液的多发疾病。通过这份名单,对临床输液的不当使用进行了严格监管,并为其他地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输液危害凸显

过量输液隐藏着不少风险。许多人误把抗生素视作治疗炎症的万能药,然而,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并不能完全根除病毒,反而可能削弱人体免疫力,甚至可能拉长疾病康复的周期。此外,过度输液还可能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压力,同时增加了静脉穿刺可能带来的风险。

理性输液观念

洪玉才医生指出,只有在病人的消化道无法使用药物,或者感染极其严重,且必须通过静脉注射来治疗的情况下,才会考虑采用输液治疗。实际上,经过严格的筛选,真正符合输液条件的患者人数并不多。公众应该摒弃错误的用药观念,对于输液问题,应持有理性的态度。

无需输液病症

治疗众多病症并不需要借助输液,例如,若患者得上呼吸道感染,只要病情没有持续超过三天、体温没有超过38摄氏度,并且患者的精神状况保持正常,那么就不需要输液;再者,对于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患者没有发热,精神状态良好,并且血液检查显示一切正常,同样不需要输液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病情来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案,目的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输液。

有没有人总是在旁边催促着点滴的输入?如果您觉得这篇文字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点个赞来表示支持,同时取消门诊输液的通知,我们也非常乐意您能将它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