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检查在筛查胃癌时费用高昂、侵入性较大、患者配合度不高,因此难以在广泛范围内推广。然而,随着人工智能胃癌风险评估工具GRAPE的问世,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现在,我们来逐一探讨GRAPE的诸多优点和功能。
GRAPE诞生背景
在胃癌的早期检测领域,传统内镜检查手段存在诸多不足,费用高昂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检查过程侵入性强,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这使得在普通人群中难以广泛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肿瘤医院的程向东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研发了GRAPE技术,为早期筛查带来了新的解决途径。
真实世界筛查表现
在现实世界的随机筛查实践中,GRAPE在两家医院的表现尤为出色。这两家医院分别检测出胃癌的比率达到了24.5%和17.7%,而T1/T2期病例的占比同样不容小觑。由此可见,该程序在面对各种患者状况时均能展现出良好的性能,对于早期发现胃癌具有一定的效果。
对比放射科医生优势
将GRAPE系统与13位放射科医生对297例非造影CT扫描的解读结果进行对比,GRAPE的优势便一目了然。其诊断的准确性明显优于医生,AUC值达到了0.92,而医生们的AUC值范围在0.76至0.85之间。此外,GRAPE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表现也更为出色。
辅助医生解读作用
洗脱期过后,医生借助GRAPE系统对病例进行了重新分析,结果有所改善,平均敏感性提升了6.6%,特异性提升了13.3%。然而,这样的效果仍无法与GRAPE独立评估相媲美,这充分说明了GRAPE的强大和可靠性。在临床实际应用中,GRAPE能够为医生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不同病变识别能力
在早期胃癌和胃中段病变的诊断上,GRAPE的表现优于医生或医生辅助的人工智能。这表明它在某些特定领域能够作出更为精确的判断,对胃癌的早期准确诊断贡献显著。
未来应用前景展望
研究团队在多个医疗中心进行了机会性筛查的评估。在41178名受试者中,GRAPE筛查识别出11.28%的高风险个体,其中24.5%和17.7%的患者被确诊患有胃癌。该筛查方法还显示了其早期发现的能力。然而,研究团队的目标并非用此方法替代内镜检查,而是为那些不愿接受内镜筛查的患者提供一种替代方案。与此同时,全国性的胃癌筛查项目也在对其性能进行验证。
你能否预见,类似GRAPE的人工智能程序,将来是否能在胃癌的检测领域扮演核心角色?若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不妨给予点赞并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