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时节蘑菇疯长暗藏剧毒!误食后竟致肝酶指标飙升200倍?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极目新闻通讯员 宁亚飞 方玉兰

梅雨时节,连绵不断的阴雨使得野生蘑菇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这些看似可爱的“红伞伞、白杆杆”蘑菇,实则隐藏着危险。近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收治了多例因野生蘑菇中毒而病情严重的患者,并竭尽全力成功进行了救治。专家警示:广大民众切勿贪图口福,应避免购买、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6月中旬,湖北英山一户人家的李先生不幸误食了野生蘑菇,随即出现了剧烈的呕吐和腹泻症状。他紧急赶往当地医院寻求救治。不幸的是,他的病情在短短一天内迅速恶化,肝酶指标急剧上升至正常值的200倍,凝血系统几乎崩溃,到了中毒的第三天,甚至出现了肾衰竭的迹象。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家属迅速将李先生转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图片

6月13日,该院重症医学科Ⅰ科的副主任医师王璐在接诊过程中得知,李先生所食用的野蘑菇属于鹅膏菌属。这种毒蘑菇内含有的鹅膏菌被称作“蘑菇界的死神”,其中所含的鹅膏毒肽对肝脏的损害极为严重:它能引发肝细胞广泛坏死,使肝脏的正常细胞结构不复存在,严重病例甚至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此外,凝血功能的障碍还可能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进而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对生命构成威胁。

李先生病情严重,专家团队迅速为他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他们采取了一系列高级别的重症救治措施,包括解毒和护肝(如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以及改善凝血功能和保护脏器。经过3天的治疗,李先生的肝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凝血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食欲也得以恢复,从而暂时摆脱了生命危险。

图片

王璐副主任医师强调,鹅膏毒肽对肝脏的破坏力极大,堪比毁灭,一旦侵入人体,便会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进而破坏肝脏的正常细胞结构。我国已明确,剧毒鹅膏菌共有12种,而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以及裂皮鹅膏是造成死亡的主要菌种。

此外,鹅膏毒肽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固,无论是经过高温烹饪、低温冷冻,抑或是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其毒性均无法被消除。即便经过煎炒、煮炖、晒干等加工方式,其毒性依然保持不变。在我国,因鹅膏毒肽导致的蘑菇中毒死亡人数已超过蘑菇中毒总死亡人数的90%。

专家指出,食用野生蘑菇就像是在开启一个未知的生命盒子。部分中毒者会经历剧烈的胃部反应,表现为剧烈的恶心、频繁的呕吐、剧烈的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还有一些人可能会经历奇异的幻觉,仿佛置身于“小人国”,看到眼前的小人翩翩起舞,耳边回荡着令人不安的魔音;而更严重的情况是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包括肝脏、肾脏的衰竭以及凝血功能的崩溃,这种类型的死亡率可高达30%-60%。野蘑菇中毒存在一个可能致命的风险——“潜伏期”,这个阶段的时间跨度可以从几分钟到十几天不等,很容易导致诊断上的失误永川行政服务中心,或者被误诊,从而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机。

王璐副主任医师建议市民,切勿食用自采或来历不明的野生蘑菇。若不幸发生误食中毒,务必牢记以下五项关键措施以救命:首先,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及时就医;其次,迅速使用汤勺柄、筷子或手指等物品刺激咽喉,进行简单的催吐,并大量饮用温水或淡盐水;再者,适量饮用糖盐水,以防脱水引发休克;此外,切勿向已昏迷的患者灌水,以免造成窒息;最后,妥善保存中毒前所食用的野生菌样本以及呕吐和排泄物,以便专业机构检验后为医疗救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