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首例原发性淋巴水肿胸导管松解术成功开展!四年象腿之痛根源在哪?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近期,东莞市茶山医院携手我国顶级淋巴外科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沈文彬教授团队,在广东省内首次实施了“原发性淋巴水肿胸导管松解术”。这一手术为一位71岁、长期深受双下肢水肿之苦的患者,带来了重获健康的曙光。

继在广东省率先成功实施首例淋巴静脉吻合术(LVA)之后,茶山医院在淋巴回流干预治疗领域实现了新的技术飞跃。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该院在淋巴系统疾病诊疗方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命希望。

四年“象腿”之痛,病根竟在胸腔

蔡阿婆今年71岁,在过去的四年里,她的双下肢肿胀得像“象腿”一般,每一步行走都沉重得仿佛背负着沙袋,最终她不得不整日卧床,生活之苦难以言表。这一切的起因要追溯到2020年的一次意外跌倒,从那时起,水肿从脚踝开始,逐渐蔓延至整条左腿,不久后,又扩散到了右腿。

当蔡阿婆走进东莞市茶山医院的显微修复重建外科时,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借助医院构建的完善的淋巴疾病诊断系统,医生们揭示了蔡阿婆双腿肿胀的真正原因——原来,她的胸腔内胸导管的末端出现了病理性的阻塞,这阻碍了全身淋巴液的正常回流,最终导致了广泛的水肿现象。

王海文主任是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负责人,他指出,胸导管是人体淋巴液的主要输送管道,一旦其颈部入口变得狭窄,淋巴液的正常回流便会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全身性的水肿。蔡婆婆年纪较大,并且还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多种慢性病症,这些状况无疑为手术的进行增加了不少挑战。

图片

多学科协同作战,“量体裁衣”制定方案

淋巴水肿的治疗不能采取一概而论的简单方法,精确的病情判断至关重要。王海文深知这一点,因为原发性淋巴水肿的成因相当复杂,如果在未弄清具体病变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耽误治疗进程。

借助医院完善的一体化诊疗流程,该团队运用了磁共振胸导管水成像、磁共振下肢淋巴管显影、放射性核素扫描以及超高频B超等多种先进技术,对蔡婆婆的淋巴系统进行了细致的检查。作为东莞市内首家开展磁共振淋巴系统显影工作的医疗机构,茶山医院充分利用其技术特长,精确地找到了胸导管末端狭窄和粘连的病变部位。

考虑到蔡婆婆年事已高且病情复杂,医院组织了神经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进行联合会诊(MDT),这一环节对于整个治疗体系至关重要。专家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并与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沈文彬教授携手进行手术前的讨论和手术过程中的指导,以确保治疗的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精确且安全可靠。

图片

超显微技术助力,打通“生命回流之路”

胸导管汇入口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交汇点,周围结构错综复杂,手术过程中稍有失误便可能造成关键神经或血管的损伤,进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此外,胸导管的直径仅有几毫米,对其进行操作,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团队依托茶山医院完善的显微技术设施和国内领先的显微镜设备,通过颈部细微切口实现了精准的解剖路径,谨慎地分离了胸导管末端的粘连性组织。经过长达两小时的细致操作,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术后仅第三天,蔡婆婆的右大腿周径就明显减少了4厘米,那被堵塞了四年的“生命回流通道”终于得以恢复畅通。

患者家属脸上洋溢着喜悦,对茶山医院的医疗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特地送上了感谢信。信中提到,在母亲住院期间,他们深刻体会到了茶山医院在专业性和细致入微的医疗服务方面的优势。他们特别赞赏医护人员那份热情与责任感,这些品质让他们深受感动。

图片

顶尖技术 “本土化”,家门口享高水平诊疗

广东省成功实施了首例原发性淋巴水肿胸导管松解术,这一成就不仅为蔡婆婆解除了长期困扰的顽疾,也填补了省内该技术的空白。同时,这也展示了茶山医院在一体化全流程淋巴诊疗体系方面的强大实力。手术借鉴了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的“世纪坛模式”,并根据本土患者的具体需求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推动了前沿诊疗技术在东莞的落地应用。

图片

显微修复重建外科团队特此介绍,胸导管松解术主要针对那些经确诊为胸导管末端阻塞引起的顽固性淋巴水肿,并伴有回流障碍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必须对病情进行精确的诊断和严格的评估,以确保手术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茶山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团队此前已成功实施广东省首例淋巴静脉吻合术(LVA)。如今,该团队在复杂淋巴回流障碍疾病的诊疗领域又实现了新的突破。医院已构建起一套涵盖精准诊断、顶尖显微技术以及多学科协作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在不久的将来,茶山医院计划加强与北京世纪坛医院等一流医疗机构的合作,引进一系列针对复杂淋巴疾病的尖端诊疗技术。此举旨在惠及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患者,使他们能够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全面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从而为他们的生命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