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智能设备无处不在的时代,手机、电脑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时刻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的视觉之窗——眼睛,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长时间沉浸在电子产品中,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所谓的“视频终端综合征”,这一症状包括视觉疲劳、眼部干涩、不适感、红肿以及视物不清等问题,甚至有些人还会伴随头痛和肩颈疼痛。这种现象不仅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多种眼部疾病。鉴于此,认识智能时代我们眼睛所面临的挑战,并掌握科学的防护措施,对于维护我们的视觉健康至关重要。
智能时代常见眼病哪些呢?
长时间注视智能设备屏幕,会减少眨眼频率,降低泪液分泌,从而引起眼睛干涩、疼痛及异物感等症状。与阅读纸质文本不同,数字设备长时间使用后,不完全眨眼率显著上升,导致眼表泪液分布不均,炎症加剧,使干眼症状恶化。
长时间进行近距离用眼活动,会使眼睛的睫状肌长时间保持紧张,从而引发视物不清、眼部不适、头部疼痛等视疲劳相关症状。根据研究,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数字设备引起的视疲劳发生率大约为70%。
近视问题: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其与智能设备之间的关联已被广泛认知。然而,对于成年人而言,过度依赖智能设备同样可能引发眼轴延长,进而使近视度数持续增加。因此,近视现象已不再局限于儿童和青少年。
长时间接触智能屏幕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对眼睛的黄斑区造成损害,进而引发视力减退、视物扭曲等严重问题。
那么智能时代我们如何应对?
优化视觉条件:需保证室内光线既柔和又分布均匀,力求电子产品的亮度与周围环境的光线相匹配,以减少屏幕反光及直射强光的干扰。建议选用护眼灯具,以减轻眼睛在明暗变化频繁的环境中的压力。
调整视觉使用习惯,可参照“20-20-20”原则,即连续用眼20分钟后,转向距离约6米外的物体注视20秒钟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这有助于有效减轻眼部疲劳和干燥症状。
挑选恰当的智能产品:应优先考虑那些屏幕尺寸较大、画质清晰且具备护眼功能的智能设备,以减轻眼睛在观看时的压力。尽管现有研究尚未证实防蓝光眼镜能有效预防视疲劳,但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和眼底有病变的人群来说,佩戴防蓝光眼镜能够降低视网膜受到的光线伤害,从而提供一定的防护效果。
进行眼部保健措施:每日进行眼保健操,以增进眼部血液循环;确保有充足的睡眠,以便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通过饮食适量摄入浆果提取物、类胡萝卜素以及ω-3脂肪酸补充剂,这些方法已被研究证实能够有效提升眼部健康。
每年应安排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涵盖视力、眼压和眼底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对于高度近视或伴有黄斑病变的患者,更需频繁进行跟踪观察。对于这类患者,家中应备有Amsler表格,一旦发现线条弯曲或方块形状异常,应立即就医。
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我们的视觉构成了挑战,然而,智能科技同样能够帮助我们保持眼部健康。一些智能设备能够利用红光等方法促进视力的发展或预防近视的发生;此外,某些智能照明系统能够依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时间自动调节光线亮度和色温,从而为眼睛营造一个更加宜人的视觉环境。
自此刻起,我们应当重视眼部健康,遵循科学的用眼方法,领略智能时代带来的诸多便捷与绚丽,确保我们的双眼即便在科技洪流中也能保持光亮与神采,持续发现并感受世界的美好与精彩。
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的李芳主治医师,以及周激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