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及心脏康复中心,医务人员正在进行晨间交接班期间,一名患者家属突然失去了意识。
医护人员抵达事故现场时,男子已陷入昏迷,呼吸停止,面色呈现深紫色,大动脉搏动不复存在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血压无法测量,心电图显示为室颤,情形极其危急。
患者尚未完成入院手续,其他亲属亦未抵达现场,该院该科室负责人孟晓萍主任迅速做出决策,启动了应急处理方案。医护人员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不间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实施电击除颤、提供高浓度氧气吸入、注射急救药品……在这15分钟的紧急关头,医护人员共进行了12次电击除颤,最终使患者的心跳和意识得以恢复。
鉴于患者可能正遭受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心源性休克,必须即刻进行急诊冠脉造影手术。然而,当时患者的其他亲属尚未抵达现场。对于此类患者,手术的风险极其重大。然而,若不打通冠脉血管,死亡的风险同样极高。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该院张兆志副主任与王义强医生果断表示:“抢救患者刻不容缓,必须立即进行手术!”
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的辅助下,手术小组仅耗时27分钟便顺利地恢复了阻塞的冠状动脉血流,患者的血压开始逐步上升,各项生命体征也趋向稳定。
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和细致照料,患者于八天后病情显著改善,顺利出院。在一个月后的复诊中,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均已恢复如常。
温馨提示
依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大约有100万,同时,4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心梗发作之前,人体常常会显现出一些警示信号,如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剧烈疼痛,这种疼痛会持续超过15分钟,并伴随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牙齿疼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有生命垂危的感觉。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应迅速采取行动,将心脏急救药物含于舌下,并且立即拨打120寻求专业救援。
现代年轻人由于作息不规律、承受巨大压力、长时间久坐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其心梗的风险显著提升。专家们纷纷呼吁,公众应当提高对心梗的认知,主动管理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并努力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力求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