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A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被叫停这是一种什么手术?
近期,某些自媒体传播了“全国范围内即刻暂停LVA手术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消息,影响颇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亟需进行核实。
接着,作者与上海、安徽、山东、江苏、重庆等地多所三甲医院中负责老年病科以及专注于LVA手术的专家们取得了联系,大致了解了当前的状况。
合肥某家三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指出:“我院并未接到停诊通知,持续开展LVA手术,这一技术现已相当普及,甚至县级医院亦能实施。鉴于LVA疗法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山东某位神经内科专家指出:“这种手术被叫停似乎是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对此已有心理预期,但并非立即发生,至少需待新型药物面市。关于LVA手术被叫停的传言已久,目前这些信息仅限于自媒体传播,唯有国家官方文件明确宣布叫停,方为真正的叫停。”
重庆某家医院的老年病科医生表示:“不久前,这项技术还被视为一家医院新引进的尖端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炒作,怎么现在突然就遭到了禁止?我并未看到官方发布的停用通知,真伪难辨。”
目前,关于“全国暂停实施LVA手术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消息,一些自媒体的解读是“缺乏正式文件,仅是医务科发出的紧急通知”。至于LVA手术为何被暂停,其具体细节仍需等待官方正式文件的公布。
其实,有关LVA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一直以来争议都很大。
LVA手术,即颈深部淋巴管/结与静脉吻合术,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理论基础在于:通过改变大脑淋巴回流路径,使其改道至颈深静脉并离开颅腔,以此加速脑内引发AD的有害物质排出。
LVA并非一项新近出现的手术技术。自1979年起,我国医疗工作者便开始将其应用于治疗少数淋巴水肿病例。这一手术过程可以比作“修路”,具体来说,就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切断阻塞的淋巴管道,并将其与静脉血管相连接,使淋巴液得以改道流入畅通的静脉中,从而重新构建人体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
LVA手术并非新事物,然而,将LVA手术应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这一创新的治疗方法,却是我国学者在进行淋巴静脉吻合术过程中意外发现的。
该研究团队为患者实施了LVA手术,以解决其颈部淋巴系统的困扰。手术过后,一名同时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表示,他的思维似乎变得更加清晰。
2012年以前,患者们的反馈或许并未受到医生的足够关注,然而到了2018年,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大脑中存在淋巴管系统的真相。
自2012年起,美国的研究人员便揭示了脑脊液(CSF)能够通过脑内血管旁的空隙进入脑实质,从而构建了一个连贯的脑内液体循环网络;同时,他们还确认了星形胶质细胞中的水通道蛋白AQP4在推动脑脊液流动和清除脑间质液(ISF)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AQP4的缺失会导致脑内液体流动速度大幅降低,并显著减慢可溶性淀粉样蛋白β(Aβ)的清除过程;基于这些发现,他们提出了“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这一新概念,这一概念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对脑部缺乏淋巴系统的传统观念。
2015年,研究首次确认了脑脊液与外周之间存在着一种功能性脑膜淋巴管,这一发现不仅表明物质可以沿着这条路径进行转运,而且免疫细胞也可以通过它进行流动,从而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系统。这一发现对于免疫细胞的监控功能、代谢废物的清除以及脑脊液成分的转移,以及神经炎症的发生机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时,关于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过度聚集并沉积于大脑,引发阿尔茨海默症的学说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医生们产生了新的设想:或许,若能将大脑内的有害蛋白质通过淋巴系统输送到静脉中排出体外,便有可能治愈阿尔茨海默症。
随后,该团队对一位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实施了颈深部LVA手术。手术前,患者卧床不起,无法准确回应问题,也无法独立进食以及控制排泄。经过术后9个月的观察,团队对其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进行了评估。他们相信,这或许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治疗方法。
但这真的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创新办法吗?
缺乏专家的普遍认可,亦无相关指南推荐,采用LVA手术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效果被认为并不显著。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症进行了广泛的外科治疗探索,诸如脑脊液分流术、组织移植、脑室内药物输注、神经电刺激以及干细胞疗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均未能显现出显著的疗效,亦或是难以实现长期的病情改善。
LVA手术备受瞩目,众多人对它抱有极大的期望,然而,关于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有效性,尚无确凿的临床数据支持,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随着关于阿尔茨海默症多种病因的理论被证实错误并被推翻,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方法也陷入了困境。
事实上,针对LVA手术,不同医生都有不同看法。
2022年,《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将LVA手术列为我国显微外科领域的七大重要进展之一。然而,那些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多年、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专家,对此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一些神经内科专家表示:“未曾诊断过阿尔茨海默病的医生却在治疗该病,未曾亲自操刀的专家却在讨论手术效果。”
山东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对LVA手术的成效持续抱有疑问,他如此表示:“手术能否使神经退行性疾病得到逆转,这样的可能性极小。然而,我们也确实目睹了一些患者家属表示,病人在术后变得安静,不再喧哗,甚至能短暂地识别他人,对此我们并不否认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安慰作用。”即便医院无法确保手术效果,然而为了免受患有AD的父母的痛苦折磨,部分家属仍旧会竭尽全力寻求这种手术的机会。
缺乏专家的共识,缺少指南的指引,以及高级别的医学证据支持,家属们却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所能依赖的唯有医生的过往经验和案例数量。在这种几乎一无所依的所谓“三无”手术中,仅凭家属渴望解脱的心态,手术便被广泛推广开来,或许其被叫停的命运,早已注定。
多位神内医生发声:没有理论支持、效果模糊不清早该叫停了
针对暂停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一事,众多医生同仁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7月4日,山东的一位医生表示:“早就应该停止了!缺乏病理生理学的理论支撑,仅有极少数患者模糊地称其有效,却在患者身上进行实验,竟然还举办全国性的推广学习班,这怎么能够推广呢?简直就是在开玩笑。”终于有人开始着手管理了,这严格的准入机制对患者及医生而言,都起到了一种保障作用。实际上,还存在着众多新颖独特的手术及治疗手段,它们都是针对病因尚不明确的病例。正是因为病因不明,才赋予了医生操作的自由度,然而这种做法却似乎在戏弄患者。
广东某知名医院的心脏内科专家指出:“对于发病的原理尚未完全明了的情况下,却盲目进行实验,我院虽已实施数例并大肆宣扬术后患者即刻恢复清醒,但实际上术后三天病情反而加剧。此类手术显然已无需再进行试验,患者术后状况与术前并无明显改善,难以确保治疗效果的稳定性,这根本无法成为一项标准化的治疗方法。”术后可能在一两天内患者会显得较为镇定(这可能是麻醉效果的体现),他们变得少言寡语、异常安静,家属因此误以为病情有所好转。这种一厢情愿地将治疗方法与阿尔兹海默症联系起来,与过去用电疗治疗同性恋的行为有何不同?
尽管多数医生对此治疗方法持不同意见,然而在网络上,仍有不少家属坚信LVA手术能够带来积极效果。
四川的一位网友称:“这个方法应该是可行的,我母亲已经75岁高龄,被诊断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已有5年时间。今年春节期间,她开始出现随地小便的行为,情绪波动也变得非常剧烈。”春节过后,我在医院接受了这项手术,手术恢复期间,我逐渐能够辨识周围的人,然而,仅仅两天后,我竟无法再认出他们。尽管如此,我的情绪保持得相对平和,且很愿意听从他人的建议。回到家中,我能够独立处理个人卫生,自主进食,睡眠也恢复正常。我还能协助家人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扫地、削去蔬菜的皮和花生壳。时至今日,手术已过去将近半年,我希望能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状况。
7月4日,湖北某麻醉科医生透露,他的同事的母亲成为了这项技术的受益者。几年前,这位患者并无明显诱因地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开始下降,睡眠质量也变得不佳。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一年前,她开始出现幻听和幻觉,说话时词不达意,对时空概念感到模糊,甚至无法自理日常生活,让全家人都感到痛苦不堪。得知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能够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消息后,全家人都看到了一线希望。紧接着,他们进行了入院前的评估和检查,并顺利完成了手术。据同事所述,手术后的第二天,其母亲的痴呆症状就有了显著改善。出院后,她至今能够自理生活,并且还能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
总体而言,现阶段众多专家的观点普遍认为:LVA手术的长期疗效(大约半年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截至目前,尚无患者能够通过此手术彻底治愈阿尔茨海默症。面对这种治疗手段,作为医生,您有何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