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蛋真能无菌?与可生食鸡蛋是同一产品?你真的了解吗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近期,众多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了众多“无菌蛋”商品,商家们纷纷宣称这些鸡蛋“安全无菌,食用更放心”。然而,所谓的“无菌蛋”真的能够做到彻底无菌吗?它们与可生食鸡蛋是否属于同一种产品呢?

朱大洲,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指出,鸡蛋要实现完全无菌是非常困难的。所谓的“无菌蛋”这一名称,可能会让消费者误以为鸡蛋非常洁净且绝对安全。然而,实际上鸡蛋内部仍然存在其他微生物,与罐头完全无菌的状态并不相同。

图片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市面上所谓的“无菌蛋”实际上是一种近年来崭露头角的鸡蛋产品。这种鸡蛋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不含沙门氏菌,能够直接生食,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商家们看准了消费者对高品质鸡蛋的需求,纷纷以“无菌蛋”作为宣传卖点。

图片

朱大洲,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指出,“无菌蛋”一词指的是那些不含沙门氏菌的鸡蛋,这类鸡蛋无需经过熟化处理即可直接食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更恰当的称呼或许是“可生食鸡蛋”。

可生食鸡蛋标准之一:内外都检不出沙门氏菌

专家指出,所谓的“无菌蛋”实际上是指那些在内外部均未检测到沙门氏菌的鸡蛋,这类鸡蛋可以不经煮熟直接食用。那么,对于这种可以直接食用的鸡蛋,目前是否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来对其进行明确界定呢?

朱大洲指出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目前尚无针对可食用鸡蛋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不过,鉴于市场需求的存在,一些组织如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与中国肉类协会等,已各自制定了相关的团体标准。这些标准对菌落数量和大肠菌群含量设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一点中看出,对于致病菌而言,对鸡蛋进行生食的条件设定得极为严格。

“可生食鸡蛋”如何生产?记者探访养殖场

目前在各大电商平台上,

这样的“无菌蛋”价格真的如此便宜吗?记者实地走访了我国一家享有盛誉的无菌蛋生产企业,一探究竟,这类可以直接食用的鸡蛋究竟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沙门氏菌的传播途径众多,其中,鸡蛋中的沙门氏菌主要是由母鸡身上携带、环境污染以及饲养方法等因素引起的。

图片

记者在四川某鸡蛋孵化车间实地观察,发现每一枚种蛋都必须经历多阶段的沙门氏菌检测与净化程序,方可进入孵化阶段。孵化出来的雏鸡,还需接受两次严格的体检,最终被送往专门的无沙门氏菌鸡舍进行饲养。

图片

西南科技大学博士,绵阳可生食鸡蛋研究院的张琼莲指出,该鸡蛋的生活环境温度和空气质量,以及日常的采食和饮水,均由智能化设备进行严格调控,旨在防止外部有害微生物,如沙门氏菌等,的侵入。

图片

技术人员向记者透露,养殖环境采取了封闭、恒温、舒适的措施,有效阻隔了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侵入。此外,饲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到鸡蛋的安全与口感,所以每一批次的饲料都必须在实验室进行严格的深度检测。

图片

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可食用鸡蛋研究机构的张琼莲博士表示,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运送这批玉米的车辆的车牌号码、提供者的产地信息以及货物到达的具体时间。

图片

工作人员需对每日生产的鸡蛋进行抽样检查,破碎鸡蛋以进行安全性的检测,确保最后一道防线稳固。

图片

西南科技大学博士,担任可生食鸡蛋研究院职务的张琼莲表示,该基地每月需对12000枚鸡蛋进行破壳检测,以验证其内部是否含有沙门氏菌。

价差大标识混乱 “可生食鸡蛋”监管亟待加强

要确保鸡蛋中不含有沙门氏菌,实际上必须遵循一个既复杂又严谨的生产程序。据专家所言,若鸡蛋经过充分煮熟后再食用,那么市面上普通的鸡蛋是可以放心食用的;然而,若打算生食鸡蛋,那么最明智的选择便是挑选所谓的“无菌蛋”。

正如我们先前所目睹的,超市里售价高达几元一枚,而在直播间仅需几分钱,两者间的价格差异如此悬殊,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挑选这种“无菌蛋”呢?

在四川的一家超市内,记者目睹了这样的现象:同一家企业生产的可生食鸡蛋在店内售价高达两块六毛五一枚,然而在网络上,同样的鸡蛋仅需九毛钱即可购买。据业内人士透露,仅生产一枚可生食鸡蛋的成本就在一块四毛钱至一块八毛钱之间。

图片

可生食鸡蛋这一新品类鸡蛋在近年才崭露头角,然而,现阶段仅存在生食鸡蛋的团体标准,尚无国家或行业强制性的标准出台。部分商家便趁机浑水摸鱼,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名称,使得市面上充斥着许多名不符实的“可生食鸡蛋”。

图片

朱大洲,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指出,在选购可直接食用的鸡蛋时,我们应着重查看其产品标签,了解所遵循的具体标准。同时,我们应倾向于选择那些品牌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图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揭示,在2024年,我国禽蛋产出量高达3588万吨,我国已经稳居全球蛋品生产与消费的领先地位。同时,蛋品品质亦与国际标准看齐,持续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高品质产品的追求。

面对商家的广告宣传,专家们亦向消费者提出建议,应科学地了解不同种类的鸡蛋产品,理智地进行挑选,根据实际需求购买,切勿盲目跟风。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宋云研 张京 四川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