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医生为何被一封感谢信打破平静?背后故事令人泪目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图片

多年的医学生涯让我内心平静如水,但一封感谢信却掀起了我内心的波澜。信中讲述的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感悟,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领悟和认识。

图片

习惯与打破

我已经在求学的征途中走过了八个春秋,进入职场后努力奋斗了十三载,早已适应了在医院病房中与病魔抗争的日子。每日,我都在接待络绎不绝的患者和病例资料,药液和医疗设备成为了我治疗工作的有力帮手。但一封突如其来的感谢信突然出现,打破了这份平静,让我内心掀起了层层波澜。

神仙患者和家属

这位女士身体不适,她的儿子钱先生被大家称作“神仙家属”。他始终陪伴在母亲身边,去医院就诊,并且随身携带一本精心编写的病情记录。他按照时间顺序,详尽地记录病情的演变、药物的反应等详细信息。在查房时,他们总能提供精准的数据,帮助我们迅速掌握病人的需求。对于如此默契配合的病患及其家属,医护人员总是格外喜爱。

图片

实习的遗憾

实习那年,我目睹了一位年轻女孩晚期癌症离世,她留下了遗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轻声说:“我还没能去西藏。”自那以后,十年间,我见证了无数类似的遗憾。有人渴望能喝上家乡的清水,有人为了哄骗年迈的母亲,不惜伪造体检报告。有些患者尽管经历了痛苦的医疗过程,最终还是无法抵挡命运的安排。这些遗憾如同尖刺,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里。

治疗的尝试

晚期肝胆管癌患者的生命时间不长,然而我依然决定给他们用药。医学资料中提到的治愈案例,让我确信这种尝试的合理性。医生们不仅要应对患者的病痛,还要面对患者及其家庭所承受的无助与痛苦。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所期盼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生活的质量、尊严和安宁。

角色的重新审视

自那之后,我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仅仅关注治疗过程,而是更加重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耐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在病房那压抑的氛围中,即使只是说些轻松的话语,也需要一定的勇气。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高超的医疗技术,更需要的是一位能够真正站在患者立场上考虑问题的优秀医生。

图片

科普与成长

在交流中,我向他们介绍了医学界的最新成就,给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希望的火花。而且,我通过新媒体平台大力推广肿瘤相关知识,期望在他们的困惑时刻,能成为他们前行的明灯。每次与患者的交流,都让我感到如同学习一般,深刻体会到,尽管医学有其局限性,但真挚的关怀却能跨越重重障碍。平静并不等同于冷漠,它体现的是人们在面临生命终结这一时刻所流露出的那份人性的柔和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