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亿超重肥胖人群的减重困境!国产创新药物能否破局?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7月4日,李先生(化姓),其BMI指数达到了31.5,并伴有中度脂肪肝,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代谢病中心,首次尝试了新近获得批准并投入市场的国产创新型减重药物——玛仕度肽注射液(信尔美®)。他的困境反映了中国超过四亿的超重和肥胖人群(根据《柳叶刀》2021年的研究)所面临的实际难题:在服用单一靶点药物时遇到减重停滞,即便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体重和内脏脂肪的积累问题依旧难以解决。肥胖问题已不再仅仅是体型问题,它还与脂肪肝、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超过200种疾病紧密相连。

图片

杨景哥,医院副院长兼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中心主任医师,成功为患者开出了该国产减重药物在广东省的首张处方,此举标志着这款创新型的减重药物正式在广东省的临床应用中拉开序幕。

玛仕度肽作为全球首个获得批准并投入市场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双受体激动剂,其上市应用不仅在国内填补了这一类药物的空白,而且还为中国超重和肥胖患者带来了“抑制食欲”与“加速代谢”相结合的全新治疗方案。

“抑制食欲+燃烧脂肪”双管齐下

直击代谢困局核心

这款由信达生物研发的全球首款GCG/GLP-1双受体激活剂,其重大创新之处在于能够同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以及胰高血糖素(GCG)受体产生作用。它不仅通过GLP-1受体的激活作用降低了饥饿感,并延长了胃的排空时间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从而抑制了食欲并减少了食物的摄入量,而且还通过GCG受体的激活作用促进了脂肪的氧化过程,加快了肝脏内脂肪的代谢速度,尤其是对那些极具危害的内脏脂肪,起到了动员和燃烧的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纪立农教授强调,我国肥胖患者普遍存在“低体重指数但内脏脂肪过多”的现象,而玛仕度肽的两种作用机制恰好与中国国情相契合。针对我国人群进行的GLORY-1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服用该药物治疗48周后,患者的平均体重减轻了14.4%,肝脏脂肪含量大幅减少超过80%,腰围平均缩小了11厘米。

图片

精准覆盖适用人群

明确药物边界与长期管理要义

该药物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其适用范围包括BMI值不低于28kg/m²的肥胖患者,同时亦涵盖了BMI值在24kg/m²及以上,并伴有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的超重人群。

药物的使用对象虽然界定清晰,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杨景哥主任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它适用于所有情况。特别是对于有甲状腺髓样癌个人或家族病史,以及患有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的患者,该药物是不适宜的。此外,这种双靶点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例如腹胀和恶心等症状,而这些反应大多数是轻至中度,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控制。

图片

减重的方法必须将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最为关键的基础。在用药治疗期间,必须同时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的运动和作息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停止用药后有效遏制体重的反弹,达到持续控制体重的目的。

尽管玛仕度肽的便捷性显著增强了患者的使用感受,然而专家们所强调的核心观点始终没有改变:药物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要想真正对抗肥胖及其引发的代谢性疾病,关键还在于对日常生活方式的持续调控和管理。

杨景哥主任在开出首张处方之际,再度明确指出,这款药物为超重及肥胖人群带来了新的治疗途径;然而,从长远角度考量,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仍旧是保持健康体重的根本之道。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是实现长期体重控制的根本保障。这既是向个人提供健康指导,又与我国倡导的“健康体重行动”以及减轻慢性病负担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新药作为一种强大工具,然而,维护健康的主动权最终还是取决于每个人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张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