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蚊子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例如,伊蚊能引发登革热,库蚊可能携带乙脑病毒,而按蚊则是疟疾的传播者。在7月4日国家卫健委举办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小暑)”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疾控中心的主任医师张颖在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的提问时指出,这些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防范和消灭蚊子显得尤为关键。
7月7日,我们将迎来小暑这一节气,届时气温将会逐渐攀升,蚊子的活动也会愈发活跃。这些蚊子的叮咬不仅会引发皮肤疼痛和瘙痒等不适感,还可能带来疾病的传播隐患。
张颖强调,民众需掌握蚊虫的生活习性,并采取科学的防蚊措施。她提到,蚊子从产卵到变成成虫的过程中,离不开水源,然而,不同的蚊子种类对水源的偏好各异。比如,库蚊倾向于在污水中产卵,伊蚊则偏好于瓶瓶罐罐中的积水,而按蚊则更偏爱水坑、水塘等地方。
蚊子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从产卵至成长为蚊子,最短仅需7天时间。成蚊通常在它们的孳生地周边活动,然而,一旦它们飞上飞机、轮船、车辆等交通工具,便能够跟随人类的活动跨越长距离进行传播。多数蚊种倾向于在夜间叮咬人类,但伊蚊则不拘昼夜,白天同样会进行叮咬。
因此,防蚊措施不能仅限于夜晚,而应当是全天候的。张颖指出,蚊子对体温、二氧化碳以及汗液气味十分敏感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它们特别倾向于攻击体温较高、呼吸急促、出汗频繁且体味较重的人。而且,蚊子还偏好叮咬那些穿着深色衣物的人,这是因为深色衣物更容易吸收热量。
张颖针对“A型血更易招蚊子”的观点,明确指出这是一种误解,她强调“血型与蚊虫叮咬并无直接联系”。然而,关于“儿童更易被蚊子叮咬”的说法,则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是因为孩子们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身体表面温度较高,从而更容易吸引蚊子的注意。
夏季如何有效防蚊灭蚊?张颖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首先,要清除蚊子的繁殖地,对于闲置的容器应进行加盖或倒置存放,家附近的小水洼要尽快填埋,水培植物的水源每七天至少更换一次;其次,可以采用电蚊拍、电蚊香、灭蚊喷雾等工具来消灭蚊子,但要注意电蚊拍和灭蚊喷雾不宜同时使用,以防引发火灾;再者,在家中安装纱窗、纱门和蚊帐来防蚊,鉴于库蚊喜欢污水的习性,建议在下水道安装防臭防虫的地漏;此外,外出回家前,建议拍打身体以驱散蚊子,出汗后要及时洗澡和更换衣物;最后,在室外工作或旅游时,应选择穿着浅色长袖长裤,并使用含有驱蚊酯或避蚊胺成分的驱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