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时节卫生间小黑虫作祟!8岁女童口吐活虫一月有余,元凶竟是它?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谁能料到,那些在卫生间里常见、看似微不足道的黑虫,竟然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风险!在江苏扬州,一名8岁的小女孩呕吐出活虫,导致她生病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蛾蚋。现在,我要向大家揭露这种小黑虫的真面目。

图片

罕见病例 元凶竟是蛾蚋

图片

在江苏扬州,有个8岁的孩子,最近一个多月,她嘴里时不时地吐出活虫,数量有时多有时少。她的爸妈带她去了不少医院,给她吃了不少常见的驱虫药,可是病情还是没有好转。不久之后,来自不同行业的几位专家对她进行了联合诊断,并且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最终确定她所患的疾病是由一种名为毛蠓的幼虫所引发的感染,而毛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蛾蚋。

蛾蚋特性 适应下水道生活

蛾蚋这类昆虫能够适应城市下水道的生活环境,在我们家中,最常见的白斑蛾蚋特别偏爱那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变得污秽且光线昏暗的角落。例如,下水道、洗脸台等地方,往往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这些昆虫的幼虫,人们通常称之为“地沟蛆”,它们常常出没在浴缸、洗手盆、马桶水箱以及下水管道的内侧。

感染原因 误食幼虫致病

扬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提到,蛾蚋的幼虫一旦进入水中,儿童在刷牙漱口或马桶冲水时,幼虫可能会随水花溅入嘴中,这可能导致孩子误吞并可能生病。有些家长反映,自家卫生间里常出现“小蛾子飞出”的情况。

卫生隐患 携带致病细菌

蛾蚋不具备叮咬人类或吸血的机能,然而,它们的体表布满了成千上万的细小毛发,每一根毛发表面都带有凹槽,这些凹槽共同构成了一个超疏水层,这种层状结构可能吸引病原体。这类生物通常栖息于下水道中,它们的身上携带着多种可能引发疾病的细菌和微生物。吴先生是深圳的居民,他不小心将一只蛾蚋拍死,随后又无意中揉了揉眼睛,没想到左眼因此感染。最终,他只能选择摘除眼球。这一事件明确地警示我们,蛾蚋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图片

应对方法 破坏生存环境

不必过分忧虑蚊虫带来的麻烦,但妥善处理确实是必须的。需定期对厨房的排水口、卫生间的洗漱池等类似区域进行清理,防止垃圾和有机物质在下水道中堆积,减少积水情况的发生。同时,每月应清洗排水口和地漏盖,并利用专业的清洁剂或消毒液对下水管道进行消毒和除臭,这样能有效破坏蚊虫幼虫的生存条件。

梅雨防护 注意家庭卫生

梅雨时节,连绵的雨势使得天气变得闷热潮湿,积水区域和潮湿的地方常常成了蛾蚋繁殖的理想场所。因此,我们现在更要重视家庭卫生,尤其是下水道系统的清洁和保养。要选择阻隔效果好的地漏,一旦发现蛾蚋数量异常增多,就要立刻对下水道进行彻底的清理。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否见过蛾蚋这类小虫?若不幸遭遇,是否已尝试过一些应对措施?别忘了点赞与转发,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