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脑虫”并非真正吃脑的虫子。
医生指出:这种名为自由生活阿米巴的食脑虫,本质上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一旦侵入人体,它会引发剧烈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脑组织出现坏死现象,故而有“食脑虫”这一俗称。
最为普遍的包括以下三种:福氏耐格里阿米巴虫、巴拉姆希阿米巴虫以及棘阿米巴虫。
脑炎病例中,“食脑虫”感染并非罕见现象,然而,受限于诊断技术的局限性,许多急性脑炎病例在分子检测技术出现之前,病原体往往难以被准确识别。
科学认识,避免恐慌
“食脑虫”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感染人体呢?
医生指出:感染的主要方式是接触受污染的水体后,病原体通过鼻腔进入人体。在湖泊、温泉或河道等温暖淡水中嬉戏时,若不慎将水吸入鼻腔,“食脑虫”有可能沿着嗅神经进入大脑。此外,用未经充分煮沸或过滤的自来水、井水或河水冲洗鼻腔,同样存在感染风险。
此外,皮肤伤口也可能成为巴拉姆希阿米巴的入侵途径,这种情况较为常见。比如,皮肤一旦受损,接触到受污染的土壤或混浊的水源(例如园艺或农业劳动时),就有可能引起皮肤感染,极少数病例会进一步发展至脑部。在游泳、洗澡或泡温泉时若佩戴隐形眼镜,棘阿米巴可能会附着在镜片上,引发角膜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角膜溃疡。然而,由于胃酸能够杀死这些虫体,因此即便饮用了被“食脑虫”污染的水源,也不会导致感染。
此外,“食脑虫”并非人畜共患病源,它不会通过飞沫或接触等常见方式传播。即便皮肤没有伤口,游泳或戏水也不会带来风险。同时,由于海水含盐量高,以及正规游泳池中余氯含量充足(一般不少于3mg/L),这两种环境对于阿米巴来说几乎具有排斥作用,因此感染案例极为罕见。因此,即便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与自由生活的阿米巴直接遭遇的可能性也是极其渺小的。
科学防护,四道防线护安全
预防“食脑虫”感染其实很简单,建立四道防线即可。
潜水、跳水或游泳等活动时,务必使用鼻夹来保护鼻腔;在喷水乐园或嬉水喷泉等场所,注意不要让水流直接冲击孩子的鼻孔;同时,应避免在浅水区搅动泥沙,因为那里是虫体容易聚集的地方。
进行鼻部清洁时,请仅使用已煮沸并冷却的市政自来水、经过严格无菌处理的生理盐水,亦或是蒸馏水进行冲洗,切勿直接使用未经煮沸的自来水进行鼻腔清洗。
游泳、泡温泉或洗澡时,请勿佩戴隐形眼镜,同时避免使用自来水清洗镜片,以确保隐形眼镜的安全性。
在进行园艺劳动或游泳时,若皮肤出现裂口,应尽量避免接触水或土壤,若实在难以避免,务必先进行包扎;同时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在从事水下作业或园艺工作时,务必重视对手部的防护。
科学应对,早发现早治疗
感染“食脑虫”并非不治之症,国内已有成功抢救的报道。
医生提示:鉴于此病在初期并无明显特征,因此一旦在遭受“温暖淡水刺激鼻腔”后的一至两周内,患者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发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近期有过嬉水活动,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凭借对科学的了解和基础防护技能,能够尽情享受戏水的乐趣,同时确保安全地度过炎炎夏日,从而拥有一个愉快的暑假时光。(信息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