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发病率飙升成第三大‘凶手’?多数患者生存率接近100%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图片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近30年间增长了近10倍,然而其死亡率却非常低,这一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么,甲状腺癌究竟有哪些特点?它的风险来源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深入了解。

甲状腺癌特点

甲状腺癌往往悄无声息地发生,大约有70%的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不适感。他们往往是在体检过程中或者摸到颈部有肿块时,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这种疾病。在这些病例中,大约90%是乳头状癌,这种癌症生长较慢,转移的可能性较低,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90%,因此被称为“懒癌”或“幸福癌”。然而,还有剩下的10%是未分化癌,这种癌症非常危险,从发现到死亡的时间可能短至半年。

甲状腺癌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其中乳头状癌较为温和,但未分化癌却极具危险性,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显得尤为关键。

图片

发病原因分析

检查过多会有所不利,高清晰度的B超广泛使用使得仅2毫米的癌症也能被轻易发现。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疾病,诸如熬夜、精神压力大、辐射接触以及体重过重都会提升患病几率,比如广岛原子弹的幸存者其发病率是常人的三倍。此外,遗传因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点,家族病史会使风险增加5至10倍,尤其是髓样癌的情况更为突出。

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三倍,到了三十岁之后,激素的波动会促使结节发生恶化。患有桥本甲状腺炎等疾病的人,由于长期炎症的存在,癌症的风险会相应增加,而且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过度节食,也会对甲状腺造成更大的压力。

特定人群风险

中青年女性若体重超标(BMI值达到或超过28),她们患上甲状腺癌多灶性的风险就会显著上升,据2025年的研究数据显示,这种风险比正常人群高出55.5%。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女性在30岁之后患癌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因此需要特别引起重视。此外,有家族遗传背景的女性,其风险系数也会更高,尤其是那些髓样癌患者的亲属。

图片

曾经接受过颈部放疗、患有桥本甲状腺炎或格雷夫斯病的患者,他们的甲状腺长时间遭受不良刺激,因此恶变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些人群都被视为高风险群体。

早期症状提示

甲状腺癌在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会留下一些线索。比如,颈部会无缘无故地出现肿块,淋巴结也会肿大,这些都可能是癌细胞扩散的迹象。此外,声音突然变得嘶哑,或者吞咽变得困难,也可能是肿瘤压迫了附近的组织。

若察觉到颈部出现异常的凸起或肿块,即便没有感到疼痛,也不可以轻视。声音的任何变化都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征兆,应当尽快进行体检。

结节诊断方法

图片

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较为常见,其中超过九成属于良性。医生依据结节的形态、边界等特征来评估其良恶性(采用TI-RADS分级系统)。对于性质不明的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是确定诊断的黄金标准,而超声检查若发现异常,则可以考虑进行穿刺活检。

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结节,通过分子检测,比如进行BRAF V600E突变检测,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帮助评估风险以及做出治疗决策。

治疗策略选择

治疗方式主要分为观察和手术两种。日本Kuma医院对微小癌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不显著。然而,如果结节紧邻关键组织,或者患者承受较大压力,手术切除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对于低风险、直径不超过1厘米的微小癌,可以选择射频消融等微创治疗方法,以保留器官功能。

选择观察期间,必须每六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测,这样才能确保能够尽早发现病情的任何变化。

在应对甲状腺癌的多种类型及其风险要素时,大家是否清楚自己处于哪个风险级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若觉得信息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并分享给他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