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村医 29 年骑行超 12 万公里!他的坚守与奉献有多震撼?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6月30日,国家新闻办公室举办了“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主题的中外记者见面会,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全国范围内的自强模范人物,他们将与来自国内外的记者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弘扬自强精神,汇聚前进动力”这一主题。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村的独臂村医陈桂平,凭借29年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令人动容的奋斗篇章。

图片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村卫生所乡村医生陈桂平

29年骑行超12万公里

骑坏了16辆自行车

1977年诞生的陈桂平,自幼便遭遇不幸,三岁时一场火灾夺去了他的右臂。自1996年起,他肩负药箱,骑行于乡间小路,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他已更换了16辆自行车,累计骑行里程超过12万公里。如今,他已经从事这一职业整整29年。陈桂平如此述说。

陈桂平讲述,他之所以决定投身医学领域,源于12岁时目睹姑父因疾病过早离世,这在他心中播下了从医的种子。在南昌卫校求学期间,面对单手操作的挑战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他毅然选择日夜不懈地刻苦练习,最终逐步掌握了各种医疗技能。

1996年,陈桂平成功通过了执业医师的考试,成为了一名村医,并开设了自己的卫生所,从此开始了长达29年的乡村医疗服务生涯。每当背着药箱走在田间小路上,看到老人们拄着拐杖在村口期盼地张望,听到孩子们欢快地呼喊“陈医生来了!”,他的内心便涌动着无尽的热情,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所承载的价值。陈桂平深情地述说着。

那么,如何仅靠一只手就能独立完成诸如注射、缝合等往常需双手协作的医疗操作呢?面对红星记者的询问,陈桂平坦陈,最初患者出于疑虑拒绝了他进行注射,于是他自己购置了注射器,并在手臂和脚背上反复练习。在此过程中,他的父母和弟弟妹妹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甚至主动提出在他身上进行练习。

经过反复的试验与优化,我通过实际行动消除了他们的疑虑,最终他们对我充满信任,纷纷主动选择让我为他们注射,这无疑是对我能力的高度认可。陈桂平如此陈述。

用行动诠释

乡村医生“随叫随到”的责任与承诺

陈桂平回忆道,1996年,他刚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村医,回到家乡开设了乡村卫生所。当时村里经济条件并不富裕,村民们往往因为舍不得花钱而耽误了病情。就在卫生所开业后的第三天凌晨一点,一位家长急匆匆地敲开了门,焦急地说孩子已经连续高烧不退一个星期,担心支付不起药费,所以迟迟没有就医。那一刻,陈桂平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因为没钱看病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疗的情景。

陈桂平表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细致检查与精心救治,孩子的体温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归家的途中,我首次深刻体会到了学医的价值——那就是守护家乡人的健康,为他们减轻病痛的负担。”

在成功挽救一位突发心梗患者的生命后,陈桂平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他回忆说,那次,他携带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疾驰至患者家中,只见老人躺在地上,心跳极其微弱。他迅速为老人解开衣扣,进行心肺复苏。经过6分钟多的不懈努力,老人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

未来,我仍将坚守在乡亲们的健康防线,竭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陈桂平直言,自那以来,无论何时,只要接到乡亲们的电话,他便会迅速拿起药箱出发,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乡村医生“随叫随到”的职责与诺言。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张炎良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