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参与了在新疆举办的“百人援疆”公益活动,负责义诊工作。在义诊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冠心病患者虽然接受了支架植入手术,但并未坚持服用药物,甚至有些患者已经多次接受过支架手术。显然,并非医生没有告知他们服药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出院小结中都有明确记录。由此可见,患者教育问题确实十分严峻。
众多患者认为,一旦冠状动脉置入支架,血管得以畅通,支架使得血管得以扩张,心脏不再出现缺血症状,那不就意味着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血液流通虽然恢复,却可能再次出现堵塞现象,因此服用药物的目的正是为了阻止血管再次发生堵塞。
第一种堵法,长“血栓”。
进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和植入支架,是通过机械手段来恢复血管通畅;在这一过程中,血管内的斑块会被挤压并附着在血管壁上;同时,血管的内层也会在挤压过程中受到损伤;支架则直接暴露在血管内部。这种血管内部变得粗糙,容易出血,并伴有炎症,从而吸引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因此,在完成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手术之后,医者会指导病患同时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即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其目的在于增强抗血小板的效果,以预防血栓的形成。鉴于目前使用的药物涂层球囊或支架,血管内皮的再生速度较慢,因此,“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抗”,通常需要维持大约一年的时间。随后,患者可以改为只服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
第二种堵法,早期再狭窄。
目前,该问题主要依靠药物球囊和药物涂层支架进行预防。在早期进行球囊扩张和裸支架植入阶段,许多患者的血管很快再次堵塞,其原因是血管扩张和支架植入对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造成的损伤和刺激,促使细胞增生,这类似于皮肤破损后形成疤痕,新生的疤痕迅速导致血管再次堵塞和狭窄。之后,人们研发出了药物支架与药物球囊,并在这些支架与球囊表面涂覆了能够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物,以此方法来阻止血管壁细胞过度增生导致的再次狭窄现象。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抑制血管再次狭窄的过程中,它同样会阻碍血管内皮细胞对血管壁的修复,从而延长支架覆盖的时间。这会增加形成长血栓的可能性,并延长血栓存在的时间。同时,这也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地使用“双抗”药物,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尽管如此,在特殊病例中,我们应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策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选择。
第三种堵法,不稳定斑块进展。
进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手术时,通常优先处理那些狭窄程度最高、对血液供应影响极大、威胁生命的血管部位,但并非所有病变都能得到处理。事实上,血管内部可能存在其他不稳定斑块,这些斑块有可能继续增大并阻塞血管,甚至破裂形成血栓,进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引发猝死。因此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术后对不稳定斑块的管控同样至关重要,这要求术后需将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至足够低的程度。胆固醇水平过高,不仅会进入斑块,还会引发炎症反应。这样的斑块,内部充满炎症、胆固醇和坏死细胞,不仅会阻塞血管,还极易破裂,因此降低胆固醇显得尤为关键。
通常情况下,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者,则需降至1.4mmol/L以下。治疗方面,有“他汀”类药物用于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麦布”类药物用于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此外还有用于降低胆固醇的注射剂,其中最常见的是每两周注射一次的“PCSK9”抑制剂。
术后冠脉支架可能出现的三种“再次堵塞”现象中,其中一种可以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的药物涂层技术来处理,而剩余的两种则需要患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接受降胆固醇的治疗措施以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