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童打水仗后确诊感染食脑虫!宝妈发帖求助后续治疗何去何从?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图片

图片

孩子确诊感染狒狒阿米巴虫后,接受了相关治疗

图片

近期,一位六岁的男孩的母亲在社交网络发布了一则求助帖,她提到儿子在6月16日于幼儿园参与了一场水战活动,翌日便开始出现连续的高烧症状。经过多方求医,最终在多家医院接受了检查和治疗,确诊为感染了狒狒阿米巴原虫,这种病原体也常被称作“食脑虫”。

7月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通过联系孩子母亲得知:孩子原籍合肥,目前已转院至上海治疗。经过药物治疗,孩子体温已恢复正常,意识较为清醒,能够自行行动,不过步伐缓慢,频繁跌倒,与以往活泼好动的状态大相径庭。孩子的母亲已经与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取得联系,而药品的获取则需医院提供相应的许可文件。若药品到手,后续的使用还需与医院取得联系,并征询专业医生的指导。孩子母亲透露,当天下午她已经接受了张文宏医生团队进行的诊疗。

宝妈发帖求助:孩子感染了“食脑虫”

恳请大家伸出援手,拯救我的孩子!在7月1日,安徽合肥的一位母亲在网上发起了求助,她的宝贝不幸感染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狒狒阿米巴原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脑虫”。孩子持续高烧不退,这让母亲陷入了极大的忧虑与焦虑之中。

这位母亲表示,她的孩子今年6岁,在6月17日突然发起了高烧。起初,她认为孩子可能是前一天在玩水时着凉了。于是,当天她对孩子进行了物理降温处理。第二天,她带着孩子前往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检查。紧接着,在6月19日,她又带孩子去了市妇幼医院进行检查。随后,在6月20日,她又带孩子去了一家小诊所进行检查。结果均显示孩子是病毒感染。自6月27日转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至6月30日,经过腰穿脑脊液的检测,最终确诊为感染了狒狒阿米巴虫。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全网的广泛关注。

7月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成功联系到了孩子的母亲,当时她正陪同孩子在医院接受治疗。她向记者透露,孩子已经服用了药物,目前意识清醒,但行走时却频繁跌倒。

谈及孩子被确诊为患有罕见的“食脑虫”疾病,她连连叹息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我这几日焦虑不已,实在没想到会遭遇这种不幸。”据记者调查,短短数日,他们已支出超过四万元的医疗费用。

孩子究竟为何患病?孩子的母亲回忆说:“医生曾告知我,这种疾病存在潜伏期。起初,我以为是因为前一天玩水仗导致的水源感染。然而,深入思考后,我发现两个月前我还曾带着孩子去公园河边捕鱼,那时我们接触了公园的河水。我不禁怀疑,这或许就是病因所在。”

孩子的母亲表示,在7月2日的下午,孩子得到了张文宏医生团队的专业治疗,医生们建议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并在当天晚上进行一次核磁共振检查以观察病情。

7月2日夜晚,记者与她取得联系,她透露自己正携子在医院等候,孩子因饥饿而感到不适,她外出购买了食物让孩子暂时充饥,“医生承诺今日必能顺利挂号,治疗事宜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展开。”

孩子的母亲表示,自7月1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孩子感染的消息后,众多热心人士纷纷留言为她提供帮助,“幸亏有了大家的建议,我得以联系到曾治疗过类似病症的医院及专业团队。医生告知,获取治疗该病症的药物需要医院提供相应的许可文件,后续用药还需与医院保持沟通,我会认真听取专业医生的指导。我期望能找到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让我的孩子早日康复。”

不久前一名5岁女孩也感染“食脑虫”

此前,一名5岁女童家长在社交平台的求助信息引起广泛关注。

家长表示,该女孩在6月7日和6月14日分别进行了游泳和泡温泉的活动,然而到了6月22日,她开始出现头痛、低热、呕吐等症状。随后,6月23日她被送入医院,病情恶化,出现了抽搐,并陷入昏迷。之后,她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到了6月27日,检测结果显示她感染了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病情相当严重。6月29日,当事人透露了最新情况,指出孩子的脑电图显示基本正常,但她无法自主呼吸,生命体征也在逐渐变弱。医生似乎已经对我下达了病危通知。目前,这名女孩依然在接受治疗。

专家解析:

两种“食脑虫”有差别

美国加州的药剂师及药剂学博士@寒江独钓僧向紫牛新闻记者透露,由阿米巴虫引起的脑炎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为肉芽性阿米巴脑炎,其病原体包括棘阿米巴虫和狒狒阿米巴。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皮肤伤口、眼部以及呼吸道。其潜伏期可长达数周到数月。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意识模糊、癫痫以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令人遗憾的是,其死亡率高达95%。然而,也有部分患者能够存活下来。值得注意的是,易感人群主要是那些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是一种疾病,其病原体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鼻腔吸入被污染的水源,如温泉或湖泊。这种疾病的潜伏期在1至9天之间,主要表现为高烧、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其致死率极高,几乎达到100%,仅有极少数患者能够幸存。该病对任何人群都具有易感性,包括那些看似健康的青少年。

广义上讲,这两种脑炎均能对大脑造成损害,统称为食脑虫。具体来看,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能破坏神经元,CT扫描显示大脑局部区域出现溶解迹象,仿佛这些虫子吞噬了脑细胞。而肉芽性阿米巴脑炎则是在脑内形成肉芽肿,这种肿块由炎症引起的白细胞聚集而成,同样对大脑造成了显著影响。

这两种脑炎病例极为稀少,其影响极为恶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警惕,对“食脑虫”保持警觉,但无需对饮用自来水及日常用水活动产生过度担忧。毕竟,感染这种疾病的几率非常小,而且并非所有患者都必死无疑。近年来,通过多药联合治疗,已有不少患者成功获救,关键在于要尽早发现病情、尽早用药。